| 摘要 | 第11-12页 |
| 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| 1 绪论 | 第14-30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| 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| 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| 1.3 文献综述 | 第16-28页 |
| 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22页 |
| 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2-28页 |
| 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28-30页 |
| 1.4.1 研究思路 | 第28-29页 |
| 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|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30-38页 |
| 2.1 相关概念 | 第30-37页 |
| 2.1.1 游戏 | 第30-32页 |
| 2.1.2 教育游戏 | 第32-36页 |
| 2.1.3 留守儿童 | 第36-37页 |
| 2.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| 第37-38页 |
| 3 基于社交需求的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| 第38-45页 |
| 3.1 初拟评价指标 | 第38-41页 |
| 3.2 第一轮专家函询情况 | 第41-43页 |
| 3.3 第二轮专家函询情况 | 第43-44页 |
| 3.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| 第44-45页 |
| 4 基于社交需求的教育游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45-53页 |
| 4.1 问卷的编制 | 第46页 |
| 4.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| 第46页 |
| 4.3 基于社交需求的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| 第46-53页 |
| 4.3.1 一级指标权重确定 | 第46-50页 |
| 4.3.2 二级指标权重确定 | 第50-51页 |
| 4.3.3 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 | 第51-53页 |
| 4.4 小结 | 第53页 |
| 5 教育游戏实例测评分析 | 第53-62页 |
| 5.1 实验目的 | 第53页 |
| 5.2 实验参与者 | 第53-54页 |
| 5.3 教育游戏的选取与对比评价 | 第54-62页 |
| 5.3.1 教育游戏软件介绍 | 第54-57页 |
| 5.3.2 依据指标的评价结果 | 第57-60页 |
| 5.3.3 当前教育游戏设计开发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60-61页 |
| 5.3.4 对未来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的建议 | 第61-62页 |
| 6 结语 | 第62-65页 |
| 6.1 总结与反思 | 第62-63页 |
| 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| 6.2.1 不足之处 | 第63-64页 |
| 6.2.2 研究展望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| 附录 | 第68-83页 |
| 附录一 基于社交需求的教育游戏指标体系(初拟指标项) | 第68-69页 |
| 附录二《基于社交需求的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》指标项第一轮专家征询问卷 | 第69-72页 |
| 附录三《基于社交需求的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》修改意见统计表(指标项第一轮专家征询问卷) | 第72-74页 |
| 附录四《基于社交需求的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》指标项第二轮专家征询问卷 | 第74-77页 |
| 附录五《基于社交需求的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》修改意见统计表(指标项第二轮专家征询问卷) | 第77-79页 |
| 附录六《基于社交需求的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》一级指标相对重要性调查问卷 | 第79-81页 |
| 附录七《基于社交需求的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》 | 第81-83页 |
| 致谢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