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4页 |
1.2 钛合金 | 第14-17页 |
1.2.1 钛 | 第14-15页 |
1.2.2 钛合金 | 第15-16页 |
1.2.3 TC4双相钛合金 | 第16-17页 |
1.3 梯度结构 | 第17-19页 |
1.3.1 自然界的梯度结构 | 第17-18页 |
1.3.2 人工诱导的梯度结构 | 第18-19页 |
1.4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| 第19-21页 |
1.4.1 激光冲击波的形成与作用机理 | 第19-20页 |
1.4.2 激光冲击强化国的内外发展现状 | 第20-21页 |
1.5 激光冲击波诱导表面梯度结构的可行性论证及实现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6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| 第24-36页 |
2.1 试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| 第24-25页 |
2.1.1 试验材料 | 第24页 |
2.1.2 试样制备 | 第24-25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5-35页 |
2.2.1 激光冲击强化试验 | 第25-28页 |
2.2.2 TEM微观组织观察 | 第28-29页 |
2.2.3 EBSD观察试验 | 第29-31页 |
2.2.4 残余应力测试试验 | 第31-32页 |
2.2.5 硬度试验 | 第32-34页 |
2.2.6 疲劳试验 | 第34-35页 |
2.3 激光冲击波诱导梯度结构的工艺方法及分布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激光冲击波对钛合金微观性能的影响及其诱导的梯度结构分析 | 第36-48页 |
3.1 激光冲击波对钛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| 第38-44页 |
3.1.1 不同层数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试样的TEM结果分析 | 第38-42页 |
3.1.2 微观机理分析 | 第42-44页 |
3.2 激光冲击波对钛合金表面晶粒大小及织构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2.1 不同层数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试样的EBSD欧拉图观察结果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2.2 不同层数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试样的EBSD极图观察结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3.3 激光冲击波诱导的关于表面晶粒大小的梯度结构 | 第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激光冲击波对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诱导的梯度结构分析 | 第48-53页 |
4.1 激光冲击波对钛合金残余应力的影响及其诱导的应力梯度结构 | 第48-49页 |
4.2 激光冲击波对钛合金显微硬度的影响及其诱导的显微硬度梯度结构 | 第49-52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激光冲击波诱导的梯度结构对钛合金抗疲劳性能的影响 | 第53-80页 |
5.1 未冲击TC4双相钛合金的抗疲劳性能 | 第54-58页 |
5.1.1 未冲击TC4双相钛合金的S-N曲线 | 第54-55页 |
5.1.2 未冲击TC4双相钛合金的疲劳断口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1.3 未冲击TC4双相钛合金的能谱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2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一层激光冲击强化之后的抗疲劳性能 | 第58-64页 |
5.2.1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一层激光冲击强化处理之后的S-N曲线 | 第58-60页 |
5.2.2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一层激光冲击强化处理之后的疲劳断口分析 | 第60-63页 |
5.2.3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一层激光冲击强化处理之后的能谱分析 | 第63-64页 |
5.3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三层激光冲击强化之后的抗疲劳性能 | 第64-68页 |
5.3.1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三层激光冲击强化处理之后的S-N曲线 | 第64-65页 |
5.3.2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三层激光冲击强化处理之后的疲劳断口分析 | 第65-68页 |
5.4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小梯度激光冲击强化之后的抗疲劳性能 | 第68-71页 |
5.4.1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小梯度激光冲击强化处理之后的S-N曲线 | 第68-69页 |
5.4.2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小梯度激光冲击强化处理之后的疲劳断口分析 | 第69-71页 |
5.5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大梯度激光冲击强化处理之后的抗疲劳性能 | 第71-76页 |
5.5.1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大梯度激光冲击强化处理之后的S-N曲线 | 第71-73页 |
5.5.2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大梯度激光冲击强化处理之后的疲劳断口分析 | 第73-75页 |
5.5.3 TC4双相钛合金在经过大梯度激光冲击强化处理之后的能谱分析 | 第75-76页 |
5.6 不同冲击方式下的疲劳试样宏观断口位置分析 | 第76-78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0-83页 |
6.1 总结 | 第80-81页 |
6.2 展望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