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9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 | 第13-16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| 第17页 |
1.5 本文的研究创新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| 第19-27页 |
2.1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及其种类 | 第19-20页 |
2.1.1 信用风险 | 第19页 |
2.1.2 市场风险 | 第19页 |
2.1.3 担保风险 | 第19-20页 |
2.1.4 操作风险 | 第20页 |
2.2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| 第20-23页 |
2.2.1 企业自身的因素 | 第20-21页 |
2.2.2 商业银行的因素 | 第21-22页 |
2.2.3 社会环境的因素 | 第22-23页 |
2.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| 第23-25页 |
2.3.1 资产管理理论 | 第23页 |
2.3.2 负债管理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3.3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| 第24页 |
2.3.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4页 |
2.3.5 巴塞尔协议 | 第24-25页 |
2.4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方法 | 第25-27页 |
2.4.1 风险评价与决策 | 第25页 |
2.4.2 风险预防与跟踪 | 第25-26页 |
2.4.3 风险转移、分散与处置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模式比较分析 | 第27-35页 |
3.1 国外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模式比较 | 第27-32页 |
3.1.1 富国银行的分类控制模式 | 第27-28页 |
3.1.2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转贷控制模式 | 第28-29页 |
3.1.3 日本商业银行的利益渗透控制模式 | 第29-31页 |
3.1.4 韩国商业银行的协作控制模式 | 第31-32页 |
3.2 国内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模式比较 | 第32-34页 |
3.2.1 香港商业银行的全面评估控制模式 | 第32-33页 |
3.2.2 国开行重庆市分行的依托地方政府控制模式 | 第33页 |
3.2.3 中国工商银行的CM2002控制模式 | 第33-34页 |
3.3 不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模式的启示 | 第34-35页 |
第4章 中行T分行“信贷工厂”模式与分析 | 第35-53页 |
4.1 中国银行及其“信贷工厂”模式简介 | 第35-37页 |
4.1.1 中国银行及其组织结构 | 第35-36页 |
4.1.2 中国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“信贷工厂”模式 | 第36-37页 |
4.2 “信贷工厂”模式下T分行风险控制系统 | 第37-49页 |
4.2.1 系统的基本原则 | 第37-38页 |
4.2.2 系统的风险控制流程 | 第38-40页 |
4.2.3 T分行“信贷工厂”模式案例分析 | 第40-49页 |
4.3 T分行“信贷工厂”模式的运行现状 | 第49页 |
4.4 T分行“信贷工厂”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49-53页 |
4.4.1 风险识别不够准确与信息不对称 | 第49-50页 |
4.4.2 客户准入机制有漏洞与评级及绩效考核机制的问题 | 第50页 |
4.4.3 还款来源审核不到位与从业人员专业性不足 | 第50-51页 |
4.4.4 资金流向监管无力与获取信息的渠道不足 | 第51-52页 |
4.4.5 贷后管理不到位与人员配置固化问题 | 第52-53页 |
第5章 完善T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模式的对策建议 | 第53-58页 |
5.1 优化贷前调查流程 | 第53-54页 |
5.2 完善中小企业评级体系 | 第54页 |
5.3 改进客户筛选方法 | 第54-55页 |
5.4 健全贷后管理机制 | 第55-57页 |
5.4.1 改进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贷后制度 | 第55页 |
5.4.2 借助外部力量收集信息 | 第55-56页 |
5.4.3 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| 第56页 |
5.4.4 建立信贷检查机制 | 第56页 |
5.4.5 对贷后工作进行奖惩 | 第56-57页 |
5.5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| 第57-58页 |
5.5.1 确保中小企业信贷队伍的人才质量 | 第57页 |
5.5.2 加强员工的培训 | 第57-58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