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1.2.1 期限错配下流动性风险来源研究 | 第9-10页 |
1.2.2 期限错配下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内容 | 第11-13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4 本文创新与不足 | 第13-14页 |
1.4.1 创新之处 | 第13页 |
1.4.2 本文不足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4-23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14-17页 |
2.1.1 期限匹配 | 第14页 |
2.1.2 期限错配 | 第14-15页 |
2.1.3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 | 第15-16页 |
2.1.4 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 | 第16-17页 |
2.2 期限错配程度及流动性风险衡量 | 第17-19页 |
2.3 相关理论 | 第19-23页 |
2.3.1 传统的期限匹配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3.2 现代期限匹配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3.3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| 第21页 |
2.3.4 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理论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交通银行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 | 第23-36页 |
3.1 交通银行简介 | 第23-25页 |
3.2 交通银行存贷期限错配程度衡量 | 第25-29页 |
3.3 交通银行抗期限错配风险能力衡量 | 第29-32页 |
3.4 关于交通银行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压力测试 | 第32-36页 |
第4章 交通银行期限错配的原因分析 | 第36-46页 |
4.1 银行业期限错配的原因 | 第36-40页 |
4.1.1 银行自身逐利与监管考核 | 第36页 |
4.1.2 资金来源短期化 | 第36-38页 |
4.1.3 资金运用长期化 | 第38-40页 |
4.2 交通银行期限错配的特殊原因 | 第40-46页 |
4.2.1 贷款行业分布过于集中 | 第40-45页 |
4.2.2 人工网点过少 | 第45-46页 |
第5章 防范交通银行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建议 | 第46-49页 |
5.1 多指标进行监测,完善监管体系 | 第46页 |
5.2 拓展业务渠道,努力吸收存款 | 第46-47页 |
5.3 信贷资产证券化,盘活长期资产 | 第47页 |
5.4 推动资本市场发展,改变长期贷款对银行的过度依赖 | 第47页 |
5.5 优化贷款行业分布情况 | 第47-49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