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贸易经济论文--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--商品流通论文--电子贸易、网上贸易论文

阿里供应链金融模式优化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意义第9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供应链金融基本定义的相关研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供应链金融运行模式的相关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研究评述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1.4 创新与不足第15-16页
第二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概述第16-22页
    2.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相关概念界定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内涵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2.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比较第18-20页
    2.3 电商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优势第20-22页
第三章 阿里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第22-39页
    3.1 阿里供应链金融背景第22-25页
    3.2 阿里供应链金融模式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阿里供应链金融业务分布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阿里供应链金融模式分类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阿里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第28-32页
    3.3 阿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信用评级体系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内部征信体系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贷款管理制度第34-35页
    3.4. 阿里供应链金融模式优劣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阿里模式的优势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阿里模式的劣势第37-39页
第四章 阿里供应链金融模式优化第39-44页
    4.1 优化建议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丰富金融业务主体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拓宽资金来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延伸链条覆盖范围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完善外部征信机制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运用新型互联网技术应对风控难题第42页
    4.2 保障措施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注重信息数据资源的挖掘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加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投入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实现多主体多平台的交融第43-44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4-46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44-45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9页
致谢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第三方网络支付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
下一篇:交通银行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