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桥涵工程论文--结构原理、结构力学论文

铁路桥梁车桥系统振动特性分析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论文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论文研究方法第14-15页
第二章 轮轨相互作用关系第15-25页
    2.1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轮轨接触几何参数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轮轨接触几何参数计算第17-18页
    2.2 轮轨相互作用力第18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轮轨接触斑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蠕滑率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蠕滑力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横向力和垂向力第22-24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第三章 车桥耦合模型运动方程的建立第25-43页
    3.1 建立车辆模型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车辆空间振动分析模型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空间模型的优点第27-28页
    3.2 建立车辆运动方程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车体的运动方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转向架的运动方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轮对的运动方程第30-31页
    3.3 建立桥梁运动方程第31-34页
    3.4 桥梁结构动力方程的求解方法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Winlson-θ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Newmark-β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振型叠加法第37-39页
    3.5 建立车一轨道-桥梁系统总方程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弹性体于多体系统中的运动方程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建立车一轨-桥梁耦合系统振动方程第41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1-43页
第四章 车桥耦合系统激励与振动评价标准第43-53页
    4.1 不平顺类别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常见不平顺及功率谱第44-47页
    4.2 行车安全性及平稳性评价体系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车辆安全性评判准则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车辆平稳性评判准则第50-51页
    4.3 桥梁振动性能评价标准第51-52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第五章 车辆—轨道—桥梁耦合系统仿真模型第53-79页
    5.1 仿真软件介绍第53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UNIVERSA1MECHANISM仿真软件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软件架构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铰和约束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力元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UM中车-轨道模型建模模块第57-61页
    5.2 车辆-轨道-桥梁耦合仿真模块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UMFEM模块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VBI模块第61-63页
    5.3 选取车辆模型第63-64页
    5.4 选取轨道模型第64-66页
    5.5 选取桥梁模型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桥梁自振特性分析第67-69页
    5.6 狗河特大桥动力仿真分析第69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ANSYS和UM联合仿真方法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仿真工况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狗河特大桥动力特性仿真结果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车辆和桥梁动力响应时程图第70-78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78-79页
第六章 车辆-轨道-桥梁耦合系统动力特性影响因素分析第79-98页
    6.1 不同桥梁刚度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第79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梁体竖向刚度的影响第80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梁体横向刚度影响第83-86页
    6.2 不同阻尼比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第86-88页
    6.3 不同跨度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第88-90页
    6.4 车辆参数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第90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不同的车辆数目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不同车辆轴重第92-94页
    6.5 列车上桥前的初始条件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列车上桥前的初始距离第94-96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96-98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8-100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98-99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99-100页
附录第100-101页
参考文献第101-104页
致谢第104-105页
个人简历、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5页

论文共1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人行悬索桥抗风稳定性研究
下一篇:盾构隧道与联络通道交叉部位管片力学行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