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| 第12-16页 |
1.2.1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2.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1.2.4 论文框架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环境行为学与高速列车乘车空间的现状分析 | 第16-30页 |
2.1 国内外高速列车乘车空间的研究现状 | 第16-22页 |
2.1.1 列车的发展及现状 | 第16-19页 |
2.1.2 国外高速列车乘车空间的现状 | 第19-20页 |
2.1.3 我国高速列车乘车空间的现状 | 第20-21页 |
2.1.4 环境行为学视点下高速列车乘车空间的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2.2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现状 | 第22-27页 |
2.2.1 人与环境的关系 | 第22-23页 |
2.2.2 人的知觉、心理与行为 | 第23-27页 |
2.3 基于环境行为学研究高速列车乘车空间设计的可行性 | 第27-29页 |
2.4 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高速列车乘车空间中乘客的环境行为分析 | 第30-42页 |
3.1 高速列车的人群构成 | 第30-32页 |
3.1.1 乘客人群构成的综合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1.2 不同乘客的乘车需求 | 第31-32页 |
3.2 环境行为学下的乘客的需求分析 | 第32-38页 |
3.2.1 普通乘客的行为与需求分析 | 第32-36页 |
3.2.2 老年人的行为与需求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2.3 其他人群的行为与需求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3 乘客的行为规律与空间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3.1 从众性 | 第38-39页 |
3.3.2 惯性 | 第39-40页 |
3.3.3 环境应激性 | 第40-41页 |
3.4 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高速列车乘车空间研究 | 第42-72页 |
4.1 亚历山大模式语言 | 第42-43页 |
4.2 亚历山大模式语言应用于乘车空间设计的研究 | 第43-45页 |
4.2.1 亚历山大模式语言应用于乘车空间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2.2 建筑模式语言应用到乘车空间设计的方式 | 第44-45页 |
4.3 乘车环境下特定空间与乘客需求调查研究 | 第45-60页 |
4.3.1 乘车行为观察 | 第45-46页 |
4.3.2 典型乘客的深度访谈 | 第46-52页 |
4.3.3 问卷调查 | 第52-53页 |
4.3.4 数据分析 | 第53-59页 |
4.3.5 乘车环境下特定空间与乘客需求的研究 | 第59-60页 |
4.4 高速列车乘车空间模式语言的研究 | 第60-68页 |
4.4.1 私密性强的座椅 | 第60-61页 |
4.4.2 交流方便的座椅 | 第61-62页 |
4.4.3 便于儿童的家庭座椅 | 第62-63页 |
4.4.4 通用的卫生设施 | 第63-64页 |
4.4.5 安全性强的通道 | 第64-65页 |
4.4.6 人性化的母婴空间 | 第65-66页 |
4.4.7 可组合的办公/娱乐空间 | 第66页 |
4.4.8 便捷的购物、餐饮空间 | 第66-67页 |
4.4.9 动态的视觉信息空间 | 第67页 |
4.4.10 多通道的信息空间 | 第67-68页 |
4.5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高速列车乘车空间的设计方法 | 第68-70页 |
4.5.1 人群主导空间布局 | 第68-69页 |
4.5.2 建立乘车空间模式语言 | 第69页 |
4.5.3 形成空间-时间-行为三者的有效交互 | 第69-70页 |
4.6 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五章 设计实践 | 第72-80页 |
5.1 商务区乘车空间的设计 | 第72-75页 |
5.1.1 商务人士主导的空间布局构成 | 第72页 |
5.1.2 商务乘车空间的模式语言 | 第72-73页 |
5.1.3 设计方案 | 第73-75页 |
5.2 家庭区乘车空间设计 | 第75-77页 |
5.2.1 家庭乘客主导的空间布局构成 | 第75页 |
5.2.2 家庭区乘车模式语言 | 第75-76页 |
5.2.3 设计方案 | 第76-77页 |
5.3 动态的视觉信息空间设计 | 第77-78页 |
5.4 小结 | 第78-8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6.1 结论 | 第80-81页 |
6.2 展望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6页 |
附录:高速列车乘车空间设计调研问卷 | 第86-9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| 第90-92页 |
致谢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