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、德育论文

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

摘要第4-9页
Abstract第9-14页
第1章 绪论第19-34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21-2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26-30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1.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难点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创新点第32-34页
第2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法制教育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第34-83页
    2.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基本概念第34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定义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主要类型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主要特征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的主要功能第52-56页
    2.2 大学生法制教育内涵第56-6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法制内涵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法制教育内涵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大学生法制教育内涵及主要内容第65-69页
    2.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与大学生法制教育相关问题第69-8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概念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特点第70-7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功能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与现实法制教育的关系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79-83页
第3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制教育的思想基础第83-116页
    3.1 马恩列法制教育思想第83-10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马克思、恩格斯法制教育思想第83-9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列宁法制教育思想第91-102页
    3.2 毛泽东法制教育思想第102-10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加强立法,重视法制建设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贯彻群众路线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强调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反对任何特权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,立足改造罪犯第105-108页
    3.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法制教育思想第108-11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法治中国:思想的承继性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法治中国:实践的开拓性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法治中国:理论的创新性第112-116页
第4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考量第116-125页
    4.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基本论域第116-12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马克思主义中有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理论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马克思主义中有关人的本质代表社会关系总和的原理第11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马克思主义需求理论第119-120页
    4.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第120-122页
    4.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指导第122-125页
第5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国外经验借鉴第125-141页
    5.1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第126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解析第126-12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特点第128-13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美国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启示第131-134页
    5.2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第134-1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解析第134-1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原则第136-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日本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启示第138-141页
第6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梳理第141-188页
    6.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调研状况第141-17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调研设计第141-14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当代大学生现实法制教育调研的主要内容第144-16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当代大学生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法制教育调研的主要内容第163-170页
    6.2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70-17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教育者观念的问题第170-17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大学生心理的问题第171-17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问题第173-17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教育环境的问题第174-175页
    6.3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175-18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学校教育管理原因第175-17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家庭教育原因第178-18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社会综合原因第180-18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同辈群体的影响第184-188页
第7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第188-221页
    7.1 大学生网络懂法教育内容和形式第188-201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以提升网络道德与法律为内容的懂法教育取向第188-194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大学生网络懂法教育具体形式第194-201页
    7.2 大学生网络守法与维权教育内容和形式第201-20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以开展诚信守法为内容的网络守法与维权教育取向第201-20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大学生网络守法与维权教育具体形式第207-209页
    7.3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第209-22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以心理行为引导为内容的网络安全教育取向第209-21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具体形式第217-221页
第8章 当代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第221-253页
    8.1 高校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第221-234页
        8.1.1 建立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网站第221-228页
        8.1.2 建立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课堂第228-229页
        8.1.3 建立大学生法制教育电子阅览室第229-231页
        8.1.4 建立多媒体网络技术法制教育应用平台第231-234页
    8.2 校外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第234-242页
        8.2.1 建立法制教育社会网吧第234-236页
        8.2.2 建立法制教育商务网站第236-238页
        8.2.3 建立“BBS”网络舆论引导法制教育平台第238-239页
        8.2.4 建立“E-mail”法制教育网络交互式交流平台第239-242页
    8.3 “微时代”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途径第242-253页
        8.3.1 建立法制教育手机微平台第243-245页
        8.3.2 建立QQ法制教育传播微平台第245-248页
        8.3.3 建立博客法制教育培养平台第248-249页
        8.3.4 建立法制教育手机媒体、IM和SNS网络移动平台第249-253页
第9章 展望第253-259页
    9.1 强化政府在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法制教育当中的引导作用第253-255页
    9.2 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应该突显法律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认知第255-258页
    9.3 高校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保证第258-259页
结语第259-261页
参考文献第261-274页
附录1第274-280页
附录2第280-283页
附录3第283-291页
附录4 国外互联网部分重要法律法规目录第291-295页
致谢第295-298页
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298页

论文共29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生态建材产业成长机理研究
下一篇: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耦合的机理及效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