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6-25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6-17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1.3 研究目标 | 第18页 |
1.2 相关文献评述与研究进展 | 第18-22页 |
1.2.1 文献综述 | 第18-21页 |
1.2.2 研究进展 | 第21-22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2-2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1.3.3 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第2章 生态产业成长机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5-38页 |
2.1 生态建材产业的特性 | 第25-27页 |
2.1.1 生态建材的涵义 | 第25页 |
2.1.2 生态建材产业与传统建材的关系 | 第25-26页 |
2.1.3 生态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1.4 生命周期与生态产业的成长 | 第27页 |
2.2 生态产业种群理论 | 第27-30页 |
2.2.1 生态产业的生态特征 | 第28页 |
2.2.2 产业生态种群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2.3 产业种群竞争理论 | 第29-30页 |
2.2.4 产业种群协同与共生理论 | 第30页 |
2.3 技术创新对产业组织演进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2.3.1 技术创新理论 | 第30-31页 |
2.3.2 产业创新环境及其概念模型 | 第31-32页 |
2.4 生态产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| 第32-35页 |
2.4.1 产业的突变理论 | 第32页 |
2.4.2 基于进化博弈理论的路径选择 | 第32-34页 |
2.4.3 产业价值链 | 第34-35页 |
2.5 生态建材产业成长的评价理论与方法 | 第35-37页 |
2.5.1 产业成长的评价理论 | 第35页 |
2.5.2 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35-36页 |
2.5.3 评价方法的计算过程 | 第36-37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3章 生态建材产业成长的动因 | 第38-59页 |
3.1 生态建材产业发展现状 | 第38-44页 |
3.1.1 国外生态建材产业的发展 | 第38-39页 |
3.1.2 中国生态建材产业 | 第39-40页 |
3.1.3 生态建材产业发展的阶段 | 第40-42页 |
3.1.4 生态建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| 第42-44页 |
3.2 资源约束与环境承载力倒逼生态建材产业成长 | 第44-49页 |
3.2.1 资源的硬约束提高 | 第45-46页 |
3.2.2 环境承载力下降 | 第46-48页 |
3.2.3 绿色生产和消费理念加强 | 第48-49页 |
3.3 价值链延伸促进生态建材产业成长 | 第49-54页 |
3.3.1 4C生产延长建材产业链 | 第50页 |
3.3.2 绿色生产提升建材产业价值链 | 第50-52页 |
3.3.3 生态建材产业种群孵化形成产业增值网络 | 第52-54页 |
3.4 政府政策的诱导 | 第54-58页 |
3.4.1 产业政策的调整 | 第54-55页 |
3.4.2 研发活动的支持 | 第55-56页 |
3.4.3 政策性金融的配合 | 第56-5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4章 生态建材产业种群的形成 | 第59-77页 |
4.1 生态建材产业组织的构造 | 第59-63页 |
4.1.1 产业种群的形式 | 第59-60页 |
4.1.2 生态建材产业的生命周期 | 第60-61页 |
4.1.3 生态建材产业组织演变 | 第61-62页 |
4.1.4 生态产业种群的外部环境 | 第62-63页 |
4.2 基于数理模型的产业种群演化分析 | 第63-66页 |
4.2.1 基础模型 | 第63-64页 |
4.2.2 基于斑块环境的模型扩展 | 第64-65页 |
4.2.3 斑块资源与产业种群的成长 | 第65-66页 |
4.3 生态建材产业种群的扩散 | 第66-72页 |
4.3.1 单一斑块的成长 | 第66-67页 |
4.3.2 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| 第67-69页 |
4.3.3 斑块环境下的扩散分析 | 第69-70页 |
4.3.4 基于理论模型的模拟与仿真 | 第70-72页 |
4.4 生态建材产业种群的演进 | 第72-76页 |
4.4.1 基于模型的演进分析 | 第72-74页 |
4.4.2 建筑业与生态建材产业的演进 | 第74-75页 |
4.4.3 生态建材产业集聚发展 | 第75-7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5章 生态建材产业的成长路径 | 第77-101页 |
5.1 生态建材产业组织演化的差异 | 第77-85页 |
5.1.1 区域差异性 | 第77-81页 |
5.1.2 产业结构差异性 | 第81-83页 |
5.1.3 时间序列的差异性 | 第83-85页 |
5.2 生态建材产业成长的路径分析 | 第85-92页 |
5.2.1 生态建材产业的演化博弈模型 | 第86-90页 |
5.2.2 生态建材产业成长的最优路径 | 第90-92页 |
5.3 国内外生态建材产业成长的比较分析 | 第92-96页 |
5.3.1 成长路径比较 | 第92-93页 |
5.3.2 成长绩效比较 | 第93-95页 |
5.3.3 组织生态视角下生态建材产业的成长 | 第95-96页 |
5.4 促进生态建材产业成长的路径选择 | 第96-99页 |
5.4.1 选择依据 | 第96-98页 |
5.4.2 阶段策略 | 第98-99页 |
5.4.3 政策规制 | 第9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9-101页 |
第6章 绿色技术促进生态建材产业成长的实证研究 | 第101-117页 |
6.1 绿色技术创新选择 | 第101-105页 |
6.1.1 固体废物资源化应用 | 第101-102页 |
6.1.2 新材料技术创新的特点 | 第102-103页 |
6.1.3 可再生能源技术与节能建筑 | 第103页 |
6.1.4 太阳能的资源效率 | 第103-105页 |
6.2 联合的技术创新模式 | 第105-107页 |
6.2.1 定型相变材料的产品市场化模式 | 第106页 |
6.2.2 联合技术创新模式的优势 | 第106-107页 |
6.3 绿色墙体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 | 第107-116页 |
6.3.1 技术创新与产品特性 | 第107-109页 |
6.3.2 技术可行性分析 | 第109-114页 |
6.3.3 经济可行性分析 | 第114-116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16-117页 |
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117-120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117-118页 |
7.2 创新点 | 第118-119页 |
7.3 研究展望 | 第119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-12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1-133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133页 |
附录A 缩写语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