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15-17页 |
一、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二、论文的不足之处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海洋突发溢油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 | 第17-22页 |
第一节 应急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的基本理论 | 第17-20页 |
一、概念 | 第17页 |
二、应急管理的原则 | 第17-18页 |
三、应急管理机制理论内容 | 第18页 |
四、海洋溢油应急管理的主体和客体 | 第18-19页 |
五、海洋溢油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海洋溢油事件应急管理的内涵 | 第20页 |
第三节 海洋溢油应急管理的特征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我国海洋溢油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现状分析 | 第22-32页 |
第一节 我国沿海地区溢油事件总结与分析 | 第22-24页 |
第二节 我国海洋溢油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 | 第24-32页 |
一、我国海上溢油应急组织体系 | 第24-25页 |
二、我国海洋溢油事故应急法律与预案体系 | 第25-29页 |
三、我国海洋溢油事故应急机制 | 第29-32页 |
第四章 康菲溢油事件中应急管理机制的不足和原因 | 第32-48页 |
第一节 渤海康菲溢油事故特征及原因分析 | 第32-37页 |
一、渤海康菲溢油事故描述 | 第32-33页 |
二、康菲溢油事故特征分析 | 第33-36页 |
三、康菲溢油事件原因分析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康菲溢油事件中应急管理机制的问题和不足 | 第37-42页 |
一、海洋溢油预警机制建设不完备 | 第37-39页 |
二、海洋溢油响应处理机制不完善 | 第39-41页 |
三、海洋溢油恢复重建机制尚未建立 | 第41-42页 |
第三节 渤海康菲溢油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2-48页 |
一、经济理念畸形发展 | 第42-43页 |
二、危机文化还未形成 | 第43-45页 |
三、应急法律体系和预案机制尚不健全 | 第45-46页 |
四、海洋溢油应急管理制度仍不完备 | 第46-48页 |
第五章 我国海洋溢油事故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议 | 第48-58页 |
第一节 现代生态经济绿色发展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建立海洋溢油灾害危机文化意识 | 第49-51页 |
一、海洋溢油灾害危机文化意识培养 | 第49-50页 |
二、海洋溢油灾害危机文化教育设施建设 | 第50页 |
三、海洋溢油灾害危机文化教育体系完善 | 第50-51页 |
第三节 海洋应急管理法律和预案体系 | 第51-55页 |
一、统一海洋溢油应急部门管理条例 | 第51页 |
二、健全海洋溢油事故法律法规体系 | 第51-53页 |
三、我国海洋溢油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| 第53-54页 |
四、实施海洋溢油事故行政执法监督 | 第54-55页 |
第四节 全面系统建设海洋溢油灾害应急管理制度 | 第55-58页 |
一、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对接机制 | 第55-56页 |
二、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的无缝对接机制 | 第56页 |
三、明确职能部门与企业关系 | 第56-58页 |
结论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