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4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8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团体标准制定政府元治理的理论分析 | 第20-28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0-23页 |
2.1.1 团体标准 | 第20-21页 |
2.1.2 元治理 | 第21-22页 |
2.1.3 团体标准政府元治理 | 第22-23页 |
2.2 团体标准制定政府元治理的理论依据 | 第23-28页 |
2.2.1 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2 集体行动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.3 交易费用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2.4 协同政府理论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团体标准制定的“三元悖论”及政府元治理 | 第28-35页 |
3.1 团体标准制定的“三元悖论” | 第28-31页 |
3.1.1 政府层级治理与市场治理的公益性与私益性冲突 | 第29页 |
3.1.2 政府层级治理与网络治理的治理方式冲突 | 第29-30页 |
3.1.3 市场治理与网络治理的合作困境和效率冲突 | 第30页 |
3.1.4 团体标准制定政府元治理的必要性 | 第30-31页 |
3.2 团体标准制定中的政府元治理机理 | 第31-35页 |
3.2.1 政府层级治理与市场治理的协调 | 第31-32页 |
3.2.2 政府层级治理与网络治理的协调 | 第32-33页 |
3.2.3 市场治理与网络治理的协调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我国团体标准制定政府元治理的现状分析 | 第35-43页 |
4.1 我国团体标准政府元治理的现状 | 第35-37页 |
4.2 我国团体标准政府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7-39页 |
4.2.1 政府元治理的角色“错位” | 第37-38页 |
4.2.2 政府元治理的治理“缺位” | 第38-39页 |
4.3 我国团体标准制定的政府元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9-43页 |
4.3.1 政府传统治理方式的路径依赖 | 第39-40页 |
4.3.2 政府选择性激励不完善 | 第40-41页 |
4.3.3 标准化治理机制不健全 | 第41-43页 |
第5章 团体标准制定政府元治理的国外经验借鉴 | 第43-48页 |
5.1 美国智能电网标准制定的政府元治理实践 | 第43-46页 |
5.1.1 美国智能电网建设的背景与标准化进程 | 第43-44页 |
5.1.2 美国智能电网标准建设的政府元治理方式 | 第44-46页 |
5.2 美国智能电网标准制定政府元治理的经验启示 | 第46-48页 |
第6章 完善我国团体标准制定政府元治理的政策建议 | 第48-55页 |
6.1 合理界定政府治理角色 | 第48-50页 |
6.1.1 合理参与团体标准制定过程 | 第48-49页 |
6.1.2 转变政府职能 | 第49-50页 |
6.1.3 放松政府的事前监管 | 第50页 |
6.2 弥补政府治理“缺位” | 第50-55页 |
6.2.1 鼓励社会主体参与监督 | 第50-51页 |
6.2.2 加强政府的选择性激励 | 第51-52页 |
6.2.3 构建稳定的互动交流机制 | 第52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