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绪论 | 第10-23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(一)理论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二)实践意义 | 第12-13页 |
三、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13-16页 |
(一)家校合作 | 第13页 |
(二)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| 第13-14页 |
(三)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理论基础 | 第14-16页 |
四、文献综述 | 第16-21页 |
(一)国外家校合作研究 | 第16-18页 |
(二)国内家校合作研究 | 第18-21页 |
五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(一)文献法 | 第21页 |
(二)问卷法 | 第21页 |
(三)访谈法 | 第21-22页 |
六、论文主要的创新及不足 | 第22-23页 |
第一章 青浦区Q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 | 第23-34页 |
一、上海市青浦区Q小学基本情况 | 第23-24页 |
二、青浦区Q小学学生家长基本情况 | 第24-25页 |
(一)家长身份情况 | 第24页 |
(二)家长受教育程度情况 | 第24-25页 |
三、家长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认知调查 | 第25-28页 |
(一)家委会组建有必要 | 第25-27页 |
(二)家委会家长对于家委会职能的认知较低 | 第27-28页 |
四、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调查 | 第28-29页 |
(一)本学期家校联系频率较低 | 第28-29页 |
(二)本学期家校联系时长较短 | 第29页 |
五、学生角度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方式的调查 | 第29-31页 |
(一)学生对于家委会的认知较低 | 第30页 |
(二)学生认为家委会组建有必要 | 第30-31页 |
六、家长对于家校合作效果的调查 | 第31-34页 |
(一)家访形式的家校合作效果有效果 | 第31-32页 |
(二)亲子互动形式的家校合作效果较好 | 第32-34页 |
第二章 青浦区Q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4-38页 |
一、家校双方缺乏合作共识 | 第34-35页 |
(一)双方缺乏合作了解 | 第34页 |
(二)双方合作角色模糊 | 第34-35页 |
二、家校双方合作内容匮乏 | 第35页 |
(一)双方交流频率偏低 | 第35页 |
(二)双方交流的内容局限 | 第35页 |
三、家校双方合作方式单一 | 第35-37页 |
(一)合作层级较低 | 第35-36页 |
(二)缺乏合作公平性 | 第36页 |
(三)缺乏合作连贯性 | 第36-37页 |
四、家校双方合作效果欠佳 | 第37-38页 |
(一)相应的保障制度欠缺 | 第37页 |
(二)合作评价机制欠缺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影响青浦区Q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原因分析 | 第38-42页 |
一、家校双方的教育理念影响合作共识 | 第38-39页 |
(一)家长在合作中的参与意识不够强 | 第38页 |
(二)学校在合作中的参与意识薄弱 | 第38-39页 |
二、家校合作方式单一限制合作内容 | 第39-40页 |
(一)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学习成绩 | 第39-40页 |
(二)学校忽视学生德育均衡发展 | 第40页 |
三、家校双方的客观条件制约合作形式 | 第40-41页 |
(一)家庭事务影响家长参与高层次活动 | 第40页 |
(二)班级事务影响教师参与深层次互动 | 第40-41页 |
四、家校教育能力的不足影响合作成效 | 第41-42页 |
(一)家长教育能力参差不齐 | 第41页 |
(二)教师缺乏合作教育培训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国内外案例 | 第42-47页 |
一、国外案例 | 第42-44页 |
(一)美国芝加哥学区模式 | 第42-43页 |
(二)英国学校的服务意识 | 第43-44页 |
(三)日本学校的评议员制度 | 第44页 |
二、国内案例 | 第44-47页 |
(一)台湾学校教育理念 | 第44-46页 |
(二)香港的家校合作 | 第46页 |
(三)厦门的家校合作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Q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策略研究 | 第47-54页 |
一、强化合作共识,协调家校合作关系 | 第47-49页 |
(一)提升校长管理素养,促进家校相互合作 | 第47-48页 |
1.认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| 第47-48页 |
2.真正的放权,让家长能够影响学校的管理 | 第48页 |
3.与时俱进,站在学校管理最前沿 | 第48页 |
(二)学校信息公开透明,强化合作宣传力度 | 第48-49页 |
1.完善校务信息公开制度,规范信息公开流程 | 第48-49页 |
2.建立QQ或微信统一通知群 | 第49页 |
(三)家长需增强平等民主参与意识,改变被动合作地位 | 第49页 |
二、丰富家校合作活动内容,提高合作能力 | 第49-51页 |
(一)提供多样化培训,提升教师教育指导能力 | 第49-50页 |
1.师范类及专科类学校开设相应课程 | 第50页 |
2.开展家校合作理论培训 | 第50页 |
(二)多方位指导,提升家长教育素质 | 第50-51页 |
1.系统性指导 | 第51页 |
2.专题性指导 | 第51页 |
三、创新合作方式,提升家校合作层次 | 第51-53页 |
(一)与社区深度合作,提升家校合作效能 | 第51-52页 |
1.建立信息共享库 | 第51-52页 |
2.建立合作项目 | 第52页 |
3.具有监管学校的权力 | 第52页 |
(二)完善家长学校建设 | 第52-53页 |
四、健全合作机制,为家校合作提供保障 | 第53-54页 |
(一)完善家委会成员选取制度 | 第53-54页 |
(二)建立家委会常驻办公室,强化家委会家长的监督权力 | 第54页 |
结语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