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数化设计在乘用车整车设计上的探索与研究
摘要 | 第11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现状 | 第14-19页 |
1.1.1 乘用车设计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1.2 汽车主机厂的尝试 | 第17-18页 |
1.1.3 建筑中的参数化设计 | 第18-19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9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架构 | 第19-21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3.2 论文结构 | 第20-21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参数化设计概述 | 第22-29页 |
2.1 参数化概念综述 | 第22-23页 |
2.1.1 传统建模技术 | 第22页 |
2.1.2 参数化建模概念辨析 | 第22-23页 |
2.2 计算机辅助参数化设计 | 第23-24页 |
2.3 硬件技术 | 第24-28页 |
2.3.1 计算机数控机床 | 第24-25页 |
2.3.2 3D打印技术 | 第25-26页 |
2.3.3 3D打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 | 第26-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参数化设计案例分析 | 第29-38页 |
3.1 参数化表皮建筑设计案例 | 第29-30页 |
3.2 参数化结构建筑设计案例 | 第30页 |
3.3 参数化语义建筑设计案例 | 第30-33页 |
3.3.1 “涌现(Emerge)”的参数化语义 | 第31-32页 |
3.3.2 “融入(Merge)”的参数化语义 | 第32-33页 |
3.4 参数化运用于汽车内外饰设计 | 第33-36页 |
3.4.1 外饰纯装饰应用 | 第33-34页 |
3.4.2 外饰功能性应用 | 第34-35页 |
3.4.3 内饰应用 | 第35-36页 |
3.5 专利文献查新 | 第36-37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参数化乘用车整车构想 | 第38-48页 |
4.1 从“手段”到“策略” | 第38-40页 |
4.1.1 参数化的形式追求 | 第38-39页 |
4.1.2 “融入”语义的应用构想 | 第39-40页 |
4.1.3 设计思路总览 | 第40页 |
4.2 关于环境的构想 | 第40-41页 |
4.3 关于用户的构想 | 第41-45页 |
4.3.1 用户定位 | 第42-43页 |
4.3.2 用户对参数化运用程度接受度调查 | 第43-45页 |
4.4 关于车辆架构与品牌的构想 | 第45-47页 |
4.4.1 车辆前期总布置 | 第45页 |
4.4.2 车辆架构 | 第45-46页 |
4.4.3 品牌选择 | 第46-4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设计实验 | 第48-64页 |
5.1 乘用车造型设计 | 第48-59页 |
5.1.1 参数化形体探索 | 第48-52页 |
5.1.2 2D设计发展 | 第52-54页 |
5.1.3 3D设计发展 | 第54-59页 |
5.2 参数化细节设计 | 第59-61页 |
5.3 最终设计方案呈现 | 第61-6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六章 关于未来参数化设计的不足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引用文献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0页 |
附录 图表 | 第70-72页 |
专业能力展示 | 第72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