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选题依据 | 第10-11页 |
1.1.1 理论依据 | 第10页 |
1.1.2 现实依据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1-14页 |
1.2.1 国内研究述评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外研究述评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5 研究难点和拟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1.5.1 研究难点 | 第16页 |
1.5.2 拟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概述 | 第17-28页 |
2.1 马克思主义信仰概述 | 第17-20页 |
2.1.1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| 第17-18页 |
2.1.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征 | 第18-19页 |
2.1.3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功能 | 第19-20页 |
2.2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概述 | 第20-23页 |
2.2.1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含义 | 第20-21页 |
2.2.2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特征 | 第21-23页 |
2.3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概述 | 第23-25页 |
2.3.1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涵 | 第23页 |
2.3.2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 | 第23-25页 |
2.4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| 第25-28页 |
2.4.1 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| 第25-26页 |
2.4.2 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| 第26页 |
2.4.3 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| 第26页 |
2.4.4 有利于提升国家提升意识形态的高度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| 第28-41页 |
3.1 问卷调查情况说明 | 第28-30页 |
3.1.1 调查问卷的样本分布 | 第28-29页 |
3.1.2 调查问卷的基本构成 | 第29-30页 |
3.2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成效 | 第30-34页 |
3.2.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逐渐加强 | 第30-31页 |
3.2.2 大学生总体上信仰马克思主义 | 第31-34页 |
3.3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不足 | 第34-38页 |
3.3.1 主体之维:部分教师的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| 第34-35页 |
3.3.2 客体之维:部分大学生受教育的自觉性有待提高 | 第35页 |
3.3.3 内容之维:教育内容有待创新 | 第35-36页 |
3.3.4 途径之维:教育途径有待拓展 | 第36页 |
3.3.5 环境之维: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| 第36-38页 |
3.4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原因分析 | 第38-41页 |
3.4.1 宏观原因:社会、校园、网络环境错综复杂 | 第38-39页 |
3.4.2 微观原因:个体因素、班级氛围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对策 | 第41-50页 |
4.1 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| 第41-43页 |
4.1.1 增强政治定力 | 第41页 |
4.1.2 夯实理论基础 | 第41-42页 |
4.1.3 提升教学技能 | 第42-43页 |
4.2 加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 | 第43-45页 |
4.2.1 主动“立德”: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| 第43页 |
4.2.2 主动“立志”:积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| 第43-44页 |
4.2.3 主动“立学”:积极研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| 第44-45页 |
4.3 增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的时代感 | 第45-46页 |
4.3.1 立足新时代,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方向 | 第45页 |
4.3.2 融入新思想,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内容 | 第45页 |
4.3.3 认识新矛盾,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目标 | 第45-46页 |
4.4 拓展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途径 | 第46-48页 |
4.4.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 | 第46-47页 |
4.4.2 筑牢网络宣传引导的主阵地 | 第47页 |
4.4.3 强化社会实践育人作用 | 第47-48页 |
4.5 改善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环境 | 第48-50页 |
4.5.1 净化社会环境 | 第48-49页 |
4.5.2 改善校园环境 | 第49页 |
4.5.3 清新网络环境 | 第49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54-55页 |
附录 | 第55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