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外语论文

国际文凭组织高中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研究--以英语板块为例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2页
导论第13-37页
    (一)研究缘起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017 版高中课程方案更加注重课程编制的科学合理性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当前我国高中外语课程编制上存在不足之处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3.我国高中外语与国际文凭组织“语言B”课程具有世界共同教育诉求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4.国际文凭组织高中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具有极强的可借鉴性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5.相关研究不充分第16页
    (二)核心概念界定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课程编制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“语言B”课程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第21页
    (三)研究综述第21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关于课程编制的研究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关于我国高中外语课程编制的研究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关于国际文凭组织高中课程及其编制的研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关于国际文凭组织高中语言类课程及其编制的研究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5.关于国际文凭组织高中“语言B”及其课程编制的研究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6.研究述评第29-30页
    (四)研究设计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研究目的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研究内容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理论基础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研究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5.研究步骤第34-37页
一、国际文凭组织高中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的历史演变第37-47页
    (一)形成期(1962-1968):首个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周期的完成第37-39页
    (二)发展期(1969-2004):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的持续发展第39-42页
    (三)转折期(2005-2011):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的关键性改革第42-44页
    (四)试验期(2011-至今):新一轮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的进行第44-47页
二、国际文凭组织高中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的现实状态第47-65页
    (一)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理念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国际情怀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全人发展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终身学习第48页
    (二)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依据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1.泰勒课程编制原理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埃利斯输入理论和霍尔应用语言学理论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项目管理理论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参照标准第49-50页
    (三)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主体第50页
    (四)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原则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1.一般原则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具体原则第53-55页
    (五)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流程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1.课程评估与检测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课程及评估方案编制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发布和使用新课程指南第56页
    (六)“语言B”课程的形态第56-65页
        1.“语言B”课程目标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“语言B”课程内容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“语言B”课程实施原则与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“语言B”课程评估第61-65页
三、国际文凭组织高中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案例—以“英语B”课程编制为例第65-79页
    (一)“英语B”课程编制理念第65-66页
    (二)“英语B”课程编制依据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1.“语言B”课程方案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2.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理论第66-67页
    (三)“英语B”课程编制主体第67页
    (四)“英语B”课程编制原则第67-68页
    (五)“英语B”课程编制流程第68-69页
    (六)“英语B”课程的形态第69-79页
        1.“英语B”课程目标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2.“英语B”课程内容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“英语B”课程实施方法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“英语B”课程评估第75-79页
四、国际文凭组织高中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第79-89页
    (一)“语言B”课程的编制特点第79-83页
        1.编制理念突出统一性第79页
        2.编制依据彰显学科专业性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编制主体具有课程实践经验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4.编制原则强调跨文化理解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5.编制流程遵循项目管理程序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6.课程形态注意要素间的均衡整合第81-83页
    (二)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第83-89页
        1.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的外部影响因素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2.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的内部影响因素第85-89页
五、国际文凭组织高中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的可借鉴性第89-93页
    (一)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的普适性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1.立足国际视野,超越民族和地域限制第89页
        2.尊重学生差异,突出课程本土化适应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3.关注语言政策,顺应各国社会语言变革第90页
    (二)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的易操作性第90-91页
    (三)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的可移植性第91-93页
六、反思与启示第93-101页
    (一)对我国高中外语课程编制问题及成因的反思第93-94页
    (二)国际文凭组织高中“语言B”课程编制对我国的启示第94-101页
        1.在编制理念上,由分散走向统一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2.在编制依据上,加强有关语言应用的理论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3.在编制主体上,重视编制人员的课程实践经验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在编制原则上,增加关于接触外语文化的规范第96页
        5.在编制流程上,结合项目管理思想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在课程的形态上,协调课程要素的内在统一第97-101页
结语第101-103页
参考文献第103-109页
后记第109-111页
附录第111-133页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3页

论文共13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EBacc改革与英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研究
下一篇:美国中小学课程元假设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