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绘画论文--绘画技法论文--中国画技法论文

宋元时期佚名绘画现象研究

中文摘要第2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引言第16-38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选题缘起与研究目的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18-20页
    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与阐释第20-21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第21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内外文献综述第21-2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的思路与重点第28-29页
    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内容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 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与相关说明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创新之处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相关说明第35-38页
第一章 宋元时期佚名绘画现象的历史背景第38-55页
    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社会结构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宋代政治经济概况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元代政治经济概况第43-45页
    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文化环境第45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宋元时期的宗教信仰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宋元时期的民风民俗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第49-55页
第二章 宋元时期佚名绘画现象的成因第55-97页
    第一节 宋元时期佚名绘画现象形成的社会因素第55-8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佚名绘画创作群体的社会身份第55-6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绘画主流与非主流的价值观念第63-7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绘画的社会需求及受众关系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佚名绘画的交易与流通第74-80页
    第二节 宋元时期绘画佚名的原因第80-9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作品专属意识的不确定性第81-8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绘画的界定与收藏第87-9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宗教集体意识的体现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个人因素的交互作用第91-97页
第三章 宋元时期佚名绘画现象的主题与图式第97-180页
    第一节 佚名绘画现象的图式本义第98-10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绘画图式的释义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绘画图式的表现语言第100-101页
    第二节 佚名绘画现象的图式类别第101-1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遗风与民俗第101-12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信仰与崇拜第123-13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院体风尚与文人画意的外延第135-141页
    第三节 佚名绘画现象的图式语言第141-17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生产资料的图式语言第142-16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生活资料的图式语言第162-16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宗教活动的图式语言第168-171页
    第四节 佚名绘画现象的图式导向第171-18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生活的体验和愉悦第171-17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自然事物的感知与认知第174-17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宗教活动的参与和教规教义的传播第175-180页
第四章 宋元时期佚名绘画现象的内涵与显现第180-215页
    第一节 绘画意图的表达第180-18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贴近生活的创作意涵第18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宗教教义的转译第181-184页
    第二节 内心精神世界的构建第184-20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和谐富足的人间净土第184-19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慰藉心灵的精神诉求第192-19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驱恶扬善的道德箴规第195-198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因果轮回的思想观念第198-200页
    第三节 时政的维系与主张第200-205页
    第四节 佚名绘画现象的启示第205-2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绘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第205-21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以图证史”的价值与意义第211-215页
结语第215-218页
参考文献第218-234页
附录第234-266页
    附录一 主要文献资料中对宋元时期佚名画的汇总第234-253页
    附录二 国内外博物馆及文化机构收藏的宋元佚名画数量统计表第253-257页
    附录三 宋元时期部分佚名绘画作品图例第257-265页
    附录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65-266页
后记第266-268页

论文共2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动画作品中中国功夫的艺术特征研究
下一篇:中国画技·艺·道的哲学思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