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事侦查权制约机制研究--以审判为中心的视角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刑事侦查权制约机制概述 | 第10-17页 |
第一节 刑事侦查权的概念及性质 | 第10-12页 |
一、刑事侦查权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
二、刑事侦查权的性质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刑事侦查权制约机制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第三节 刑事侦查权制约的理论基础 | 第13-17页 |
一、权力制衡理论 | 第13-15页 |
二、实体与程序正义理论 | 第15-16页 |
三、人权保障理论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我国刑事侦查权制约机制的现状及缺陷 | 第17-22页 |
第一节 我国刑事侦查权制约机制的现状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我国刑事侦查权制约机制的缺陷 | 第18-22页 |
一、我国刑事侦查权的内部制约乏力 | 第18-19页 |
二、我国刑事侦查权外部制约缺乏 | 第19-22页 |
第三章 司法改革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理念 | 第22-29页 |
第一节 我国刑事侦查权现有制约机制的症结缘由 | 第22-24页 |
一、观念上的障碍 | 第22页 |
二、体制上的障碍 | 第22-24页 |
三、缺乏独立的司法传统 | 第24页 |
第二节 司法改革与制约机制模式的变革 | 第24-26页 |
第三节 以审判为中心与侦查权制约机制 | 第26-29页 |
第四章 从侦查制约失控到以审判为中心的制约机制 | 第29-42页 |
第一节 构建制约侦查权的司法审查制度 | 第29-35页 |
一、司法审查的主体 | 第30-31页 |
二、司法审查的方式 | 第31-33页 |
三、司法审查的对象 | 第33-35页 |
第二节 保障犯罪嫌疑人及委托律师的诉讼权利 | 第35-36页 |
一、赋予犯罪嫌疑人一定的沉默权 | 第35-36页 |
二、赋予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委托律师的在场权 | 第36页 |
第三节 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| 第36-39页 |
一、自动排除非法言词证据 | 第38页 |
二、裁量排除非法实物证据 | 第38-39页 |
三、区别对待毒树之果 | 第39页 |
第四节 完善侦查员、证人出庭制度 | 第39-42页 |
一、完善侦查员出庭制度 | 第39-40页 |
二、完善证人出庭制度 | 第40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