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导向标识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导向标识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导向标识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8-36页 |
2.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导向标识系统分析 | 第18-23页 |
2.1.1 导向标识系统的作用 | 第18页 |
2.1.2 导向标识的分类 | 第18-19页 |
2.1.3 导向标识的设置形式 | 第19-23页 |
2.1.4 导向标识要素分析 | 第23页 |
2.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特征分析 | 第23-25页 |
2.2.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 | 第23-24页 |
2.2.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空间功能组成 | 第24-25页 |
2.3 乘客特征分析 | 第25-33页 |
2.3.1 乘客群体特征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3.2 乘客行为方式分析 | 第27-29页 |
2.3.3 乘客视觉特征分析 | 第29-32页 |
2.3.4 乘客认知规律分析 | 第32-33页 |
2.4 乘客流线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5 乘客信息需求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3章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导向标识系统评价方法 | 第36-45页 |
3.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导向标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6-39页 |
3.1.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导向标识系统评价体系 | 第36页 |
3.1.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导向标识评价指标 | 第36-39页 |
3.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导向标识系统评价方法 | 第39-44页 |
3.2.1 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| 第39页 |
3.2.2 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 | 第39-40页 |
3.2.3 层次分析具体步骤 | 第40-42页 |
3.2.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导向标识系统评价 | 第42-44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导向标识系统优化方法 | 第45-58页 |
4.1 客流导向标识信息内容优化 | 第45-46页 |
4.1.1 客流导向标识信息内容优化原则 | 第45页 |
4.1.2 客流导向标识信息内容优化 | 第45-46页 |
4.2 客流导向标识的视觉形态优化 | 第46-51页 |
4.2.1 导向标识的视觉形态优化原则 | 第47页 |
4.2.2 客流导向标识色彩优化 | 第47-48页 |
4.2.3 客流导向标识文字优化 | 第48-50页 |
4.2.4 客流导向标识图形和符号优化 | 第50-51页 |
4.3 客流导向标识空间位置优化 | 第51-57页 |
4.3.1 客流导向标识空间位置优化原则 | 第51-52页 |
4.3.2 客流导向标识高度优化 | 第52-53页 |
4.3.3 客流导向标识角度优化 | 第53-54页 |
4.3.4 客流导向标识布点选点优化 | 第54-5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西安小寨地铁站客流导向标识系统评价与优化 | 第58-72页 |
5.1 西安市小寨地铁站概况 | 第58页 |
5.2 西安市小寨地铁站客流导向标识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8-61页 |
5.2.1 小寨地铁站空间特征分析 | 第59-60页 |
5.2.2 小寨地铁站乘客流线分析 | 第60-61页 |
5.3 西安小寨地铁站客流导向标识系统评价 | 第61-62页 |
5.4 西安小寨地铁站客流导向标识系统优化 | 第62-70页 |
5.4.1 小寨地铁站客流导向标识信息内容优化 | 第62-64页 |
5.4.2 小寨地铁站客流导向标识视觉形态优化 | 第64-65页 |
5.4.3 小寨地铁站客流导向标识空间位置优化 | 第65-7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结论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附录 | 第78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