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| 第13页 |
·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·本文的贡献与不足 | 第14-16页 |
2 关联方交易及盈余管理概述 | 第16-24页 |
·关联方交易概述 | 第16-18页 |
·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界定 | 第16-17页 |
·关联方交易的理论基础 | 第17-18页 |
·盈余管理概述 | 第18-22页 |
·盈余管理的定义 | 第18-20页 |
·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2页 |
·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的涵义和特征 | 第22-24页 |
·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的涵义 | 第22页 |
·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特征 | 第22-24页 |
3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 | 第24-31页 |
·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内部动因 | 第24-27页 |
·为了取得上市资格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| 第24-25页 |
·为了获得增发股票资格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| 第25页 |
·为了避免摘牌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| 第25-26页 |
·为了影响股价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 | 第26页 |
·为了降低税负、逃避税收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 | 第26-27页 |
·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外部动因 | 第27-29页 |
·公司组建模式中的缺陷为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提供温床 | 第27页 |
·上市制度的缺陷是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的诱饵 | 第27页 |
·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缺陷为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| 第27-28页 |
·会计制度的缺陷为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| 第28页 |
·中介机构运作中的缺陷为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"保驾护航" | 第28-29页 |
·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| 第29-31页 |
·利用关联购销进行盈余管理 | 第29页 |
·通过收取资金占用费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 | 第29页 |
·通过转嫁费用负担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 | 第29-30页 |
·通过资产重组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 | 第30页 |
·通过委托经营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 | 第30-31页 |
4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| 第31-50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31-32页 |
·研究样本和数据的选择 | 第32页 |
·研究变量的解释 | 第32-33页 |
·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研究思路 | 第33-34页 |
·实证研究分析 | 第34-49页 |
·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研究 | 第34-41页 |
·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分析 | 第41-49页 |
·结论 | 第49-50页 |
5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的防范对策 | 第50-55页 |
·重点关注扭亏公司和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上市公司 | 第50页 |
·完善有关关联方交易的相关准则 | 第50-52页 |
·进一步改善关联交易定价政策的披露 | 第51页 |
·扩大关联交易的披露范围 | 第51页 |
·改进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形式 | 第51-52页 |
·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| 第52-53页 |
·进一步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 | 第52页 |
·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 | 第52-53页 |
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全面考核公司的综合能力 | 第53页 |
·加大对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惩罚力度 | 第53-54页 |
·加强中介机构的运作能力 | 第54页 |
·加强自律监督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后记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