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引言 | 第9-16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-11页 |
·问题的指出 | 第9-10页 |
·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相关研究及发展趋势 | 第11页 |
·针对化工企业或者化学工业园区风险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针对应急能力评价及其相关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·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·论文的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2 化工园区危险性分析及应急能力研究 | 第16-23页 |
·化工园区生产特点及危险性 | 第16-17页 |
·化工园区生产特点 | 第16页 |
·化工园区危险性特点 | 第16-17页 |
·化工园区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 | 第17-20页 |
·化工园区事故应急能力的内涵 | 第17页 |
·化工园区事故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 | 第17-18页 |
·化工园区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 | 第18-19页 |
·化工园区事故应急能力要求 | 第19-20页 |
·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建设 | 第20-23页 |
·应急管理建设内容 | 第20-21页 |
·应急管理运作流程 | 第21-23页 |
3 化工园区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3-45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| 第23-24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| 第24-25页 |
·选择评价指标的依据 | 第25-29页 |
·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 | 第25页 |
·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| 第25-27页 |
·安全分析模型 | 第27-29页 |
·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说明 | 第29-38页 |
·应急资源保障能力 | 第30-32页 |
·监测预警能力 | 第32-34页 |
·应急信息决策能力 | 第34-35页 |
·应急管理建设能力 | 第35-36页 |
·现场应急救援能力 | 第36-37页 |
·恢复能力 | 第37-38页 |
·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38-45页 |
·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| 第38-41页 |
·确定权重的步骤 | 第41-42页 |
·指标权重的计算 | 第42-45页 |
4 化工园区应急能力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45-51页 |
·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定义 | 第45-47页 |
·模糊性与模糊概念的定义 | 第45页 |
·相对隶属度、相对隶属函数定义 | 第45-46页 |
·相对差异函数与模糊可变集合的定义 | 第46页 |
·相对差异函数模型 | 第46-47页 |
·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| 第47-48页 |
·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价可变模糊评价模型 | 第48-51页 |
5 实例分析 | 第51-59页 |
·大连松木岛化工园区概况 | 第51-53页 |
·地理位置及周边情况 | 第51页 |
·化工园区功能分区情况 | 第51-52页 |
·化工园区产业链情况 | 第52页 |
·化工园区其他情况 | 第52-53页 |
·重大危险源 | 第53-55页 |
·重大危险源辨识 | 第53页 |
·重大危险源分布 | 第53页 |
·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| 第53页 |
·应急救援系统 | 第53-55页 |
·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价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的应用 | 第55-57页 |
·可变模糊评价集的确定 | 第55页 |
·评价指标特征值的确定 | 第55-56页 |
·相对隶属度计算 | 第56-57页 |
·化工园区应急能力管理对策措施建议 | 第57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附件A 专家调查问卷 | 第63-65页 |
附件B 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详细描述 | 第65-67页 |
附录C 权重参考表 | 第67-72页 |
附件D 专家调查问卷 | 第72-74页 |
附件E 化工园区近期规划(起步区)主要危险化学品分布表 | 第74-78页 |
附件F 化工园区近期规划(起步区)重大危险源汇总表 | 第78-8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