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.引言 | 第11-19页 |
1.1 “导学案”教学法的概述 | 第11-13页 |
1.1.1 “导学案”助学模式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“导学案”助学模式的含义 | 第13-14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“导学案”设计的原则 | 第14-15页 |
1.3.1 课时化原则 | 第14页 |
1.3.2 问题化原则 | 第14页 |
1.3.3 方法化原则 | 第14页 |
1.3.4 层次化、递进性的原则 | 第14-15页 |
1.4 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| 第15-16页 |
1.4.1 “预设学习”,突显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| 第15页 |
1.4.2 促使学生个性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| 第15-16页 |
1.4.3 “及时反馈”,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 | 第16页 |
1.5 271课堂的含义 | 第16-19页 |
1.5.1 对时间的划分 | 第16-17页 |
1.5.2 对学生组成的划分 | 第17页 |
1.5.3 对学习内容的划分 | 第17-19页 |
2.实践中初中生物“导学案”助学模式的应用 | 第19-25页 |
2.1 初中生物“导学案”的编制 | 第19-20页 |
2.1.1 编制的指导思想 | 第19页 |
2.1.2 编制的模式 | 第19页 |
2.1.3 编制注意的事项 | 第19-20页 |
2.2 初中生物“导学案”的具体使用方法 | 第20-21页 |
2.3 使用初中生物“导学案”注意的问题 | 第21-25页 |
2.3.1 改变生物教学的现状,提高教学效果 | 第21页 |
2.3.2 改变教师“教”与学生“学”的传统教学方式,体现教学的本质 | 第21-23页 |
2.3.3 体现生物学科特点,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| 第23-25页 |
3.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使用“导学案”教学模式的研究 | 第25-31页 |
3.1 实验对象 | 第25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2.1 文献研究法 | 第25页 |
3.2.2 案例研究法 | 第25页 |
3.2.3 问卷调查法 | 第25页 |
3.2.4 行动研究法 | 第25-26页 |
3.2.5 访谈法 | 第26页 |
3.3 研究的结构框架 | 第26页 |
3.4 初中生物“导学案”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| 第26-31页 |
4.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“导学案”教学模式后的结果分析 | 第31-39页 |
4.1 教师和学生对使用“导学案”助教模式的看法及态度 | 第31-33页 |
4.1.1 教师的看法及态度 | 第31-32页 |
4.1.2 学生的看法及态度 | 第32-33页 |
4.2 导学案助学自主学习模式实施结果的调查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3 学生考试成绩最终结果分析 | 第35-37页 |
4.3.1 实验班与对比班考试成绩的分析 | 第35页 |
4.3.2 实验班和对比班都使用导学案后的测试成绩分析 | 第35-37页 |
4.4 结论总结 | 第37-39页 |
4.4.1 打破旧观念,采用新方式,稳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| 第37-38页 |
4.4.2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| 第38页 |
4.4.3 优化学习过程,改善学习习惯 | 第38-39页 |
5.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反思与展望 | 第39-43页 |
5.1.感悟与收获 | 第39-42页 |
5.1.1.有效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| 第39-40页 |
5.1.2. 在使用导学案助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0-42页 |
5.2.展望未来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附录 初中一年级生物实施学案助学学习模式的调查问卷 | 第45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