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国内外水蚀预报模型研究概况 | 第11-21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8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1.2.3 WEPP模型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概况 | 第21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1-23页 |
2 WEPP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模型评价方法 | 第23-30页 |
2.1 WEPP模型坡面版的基本原理 | 第23-25页 |
2.1.1WEPP模型水文计算原理 | 第24-25页 |
2.1.2 WEPP模型坡面侵蚀原理 | 第25页 |
2.2 WEPP模型坡面版的模型结构 | 第25-28页 |
2.2.1 输入文件 | 第25-26页 |
2.2.2 用户界面 | 第26-27页 |
2.2.3 输出结果 | 第27-28页 |
2.3 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 | 第28页 |
2.4 WEPP模型适用性评价方法 | 第28-30页 |
3 WEPP模型数据库的建立 | 第30-40页 |
3.1 项目概况 | 第30页 |
3.2 气候数据库的建立 | 第30-33页 |
3.3 土壤数据库的建立 | 第33-38页 |
3.3.1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 | 第33-36页 |
3.3.2 土壤数据库的输入 | 第36-38页 |
3.4 坡面数据库的建立 | 第38-39页 |
3.5 作物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| 第39-40页 |
4 WEPP模型在紫色土区域高速公路边坡水土流失中的适用性评价 | 第40-59页 |
4.1 WEPP模型在紫色土区域边坡中的适用性评价 | 第40-43页 |
4.2 紫色土区域高速公路边坡的降雨侵蚀规律与降雨因子敏感性分析 | 第43-50页 |
4.2.1 紫色土区域边坡不同坡度下的径流量、产沙量的变化规律 | 第43-45页 |
4.2.2 紫色土区域边坡不同坡度下的产沙量增幅对比 | 第45-46页 |
4.2.3 紫色土区域高速公路边坡多年降雨侵蚀规律 | 第46-47页 |
4.2.4 WEPP模型对不同作物管理方式的多年降雨侵蚀的预测 | 第47-48页 |
4.2.5 降雨因子敏感性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3 WEPP模型对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边坡降雨侵蚀的预测 | 第50-57页 |
4.3.1 WEPP模型对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边坡多年降雨侵蚀的预测 | 第50-57页 |
4.3.2 梁平至忠县高速公路坡面防护措施 | 第57页 |
4.4 小结 | 第57-59页 |
5 结论和展望 | 第59-61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59-60页 |
5.2 展望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附录 | 第65页 |
A作者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5页 |
B作者在学习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