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引言 | 第9页 |
1.2 全地形车概述 | 第9-12页 |
1.2.1 全地行车定义 | 第9页 |
1.2.2 全地形车分类 | 第9-11页 |
1.2.3 UTV特点 | 第11页 |
1.2.4 UTV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4 车辆操纵稳定性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4.1 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4.2 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评价概况 | 第14页 |
1.5 车辆动力学研究概况 | 第14-16页 |
1.5.1 车辆动力学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5.2 动力学仿真软件介绍 | 第15-16页 |
1.6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6.1 课题的来源 | 第16页 |
1.6.2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7 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双横臂柔性体模型的建立 | 第18-26页 |
2.1 引言 | 第18页 |
2.2 多柔性体的动力学理论基础 | 第18-20页 |
2.2.1 多柔性体的发展进程 | 第18页 |
2.2.2 多柔性体基本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2.3 多柔性体的相关表示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3 双横臂柔性体模型的建立 | 第20-25页 |
2.3.1 软件介绍 | 第20-22页 |
2.3.2 上、下横臂的柔性体文件生成 | 第22-2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前、后悬架模型建立及其仿真分析 | 第26-41页 |
3.1 引言 | 第26页 |
3.2 悬架系统概况 | 第26-29页 |
3.2.1 悬架的功用与组成 | 第26页 |
3.2.2 悬架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 | 第26-28页 |
3.2.3 独立悬架的分类 | 第28-29页 |
3.3 UTV前悬架模型的建立及仿真分析 | 第29-36页 |
3.3.1 UTV前悬架结构 | 第29-30页 |
3.3.2 UTV前悬架多刚体模型的建立 | 第30-31页 |
3.3.3 UTV前悬架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| 第31-32页 |
3.3.4 多刚体模型与刚柔耦合模型性能仿真分析对比 | 第32-36页 |
3.4 UTV后悬架建模及仿真分析 | 第36-40页 |
3.4.1 UTV后悬架结构 | 第36页 |
3.4.2 UTV后悬架多刚体模型的建立 | 第36-37页 |
3.4.3 UTV后悬架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| 第37-38页 |
3.4.4 多刚体模型与刚柔耦合模型性能仿真分析对比 | 第38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全地形车虚拟样机仿真模型建立 | 第41-51页 |
4.1 引言 | 第41页 |
4.2 获取建模参数 | 第41-46页 |
4.2.1 基本参数 | 第42页 |
4.2.2 整车的质心高度及轴荷分配 | 第42-43页 |
4.2.3 转动惯量的估算 | 第43-44页 |
4.2.4 簧载质量的估算 | 第44-46页 |
4.3 转向系统模型的建立 | 第46-47页 |
4.4 车身模型的建立 | 第47-48页 |
4.5 轮胎模型的建立 | 第48页 |
4.6 制动系统模型的建立 | 第48-49页 |
4.7 动力系统模型的建立 | 第49页 |
4.8 刚柔耦合整车模型的建立 | 第49-50页 |
4.9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5章 刚柔耦合全地形车的操纵稳定性仿真研究 | 第51-60页 |
5.1 引言 | 第51页 |
5.2 稳态回转仿真分析 | 第51-55页 |
5.2.1 试验过程 | 第51-52页 |
5.2.2 试验结果及处理 | 第52-54页 |
5.2.3 试验仿真评价 | 第54-55页 |
5.3 转向回正性能仿真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3.1 试验过程 | 第55-56页 |
5.3.2 试验结果及处理 | 第56-57页 |
5.3.3 试验仿真评价 | 第57页 |
5.4 蛇形仿真分析 | 第57-59页 |
5.4.1 实验过程 | 第57-58页 |
5.4.2 试验结果及处理 | 第58-59页 |
5.4.3 试验仿真评价 | 第5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0-63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60-61页 |
6.2 工作展望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