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行政法论文

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4页
    1.1. 问题的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.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-12页
    1.3.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2-13页
    1.4. 论文创新与不足第13-14页
第2章 开发区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概述第14-22页
    2.1. 开发区的创建背景以及发展进程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. 开发区的创建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. 开发区的发展进程第15-17页
    2.2. 开发区治理模式的类型化分析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. 企业制治理模式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. 管委会治理模式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. 协同式治理模式第19页
    2.3.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相关主体的关系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.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政府间的关系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.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企业间的关系第20-22页
第3章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的现状第22-29页
    3.1.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缺失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. 开发区管委会不是一级地方政府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. 开发区管委会不是授权行政主体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. 开发区管委会不是受委托组织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. 开发区管委会不是职能部门或其派出机构第24页
    3.2.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缺失的成因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. 经济建设的需要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. 法治思维的滞后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. 理论支持的缺陷第25-26页
    3.3.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缺失引发的问题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. 开发区管委会行政主体资格不明确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. 开发区管委会职权界限模糊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. 开发区管委会管理体制错位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. 不利于行政相对人权利救济第27-29页
第4章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问题的解决第29-38页
    4.1. 观念上明确开发区及其管委会的性质第29-30页
    4.2. 分类型确定开管委法律地位的理论进路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. 管委会治理模式的行政主体理论进路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. 协同式治理模式的城市政体理论进路第31-32页
    4.3. 分阶段定位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. 开发区建设期间开管委的法律地位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. 开发区建成以后开管委的法律地位第33-36页
    4.4. 通过修法立法确立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第36-38页
结语:经济性分权与行政性分权第38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3页
致谢第43-44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人工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--基于《劳动合同法》实施前后的经验证据
下一篇: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困境及其路径选择--以景德镇“三老”保护工程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