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8-10页 |
1.1 选题缘由 | 第8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8-10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8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8-10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0-17页 |
2.1 自悯的研究综述 | 第10-13页 |
2.1.1 自悯的内涵 | 第10-11页 |
2.1.2 自悯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实证研究 | 第11-12页 |
2.1.3 自悯在成瘾人群方面的研究 | 第12页 |
2.1.4 自悯的测量 | 第12-13页 |
2.2 心理灵活性的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2.2.1 心理灵活性的概念与模型 | 第13-14页 |
2.2.2 心理灵活性的测量 | 第14-15页 |
2.2.3 心理灵活性在成瘾人群的实证研究 | 第15-16页 |
2.3 自悯水平、心理灵活性和抑郁水平的相关研究 | 第16-17页 |
3 研究一 戒毒人员自悯水平、心理灵活性及抑郁的关系研究 | 第17-30页 |
3.1 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3.2 研究假设 | 第17页 |
3.3 关系构念 | 第17-18页 |
3.4 被试 | 第18-19页 |
3.5 研究工具 | 第19-20页 |
3.5.1 自悯中文量表 | 第19页 |
3.5.2 心理灵活性测验量表 | 第19-20页 |
3.5.3 抑郁流调量表 | 第20页 |
3.6 问卷施测及数据分析 | 第20-21页 |
3.7 研究结果 | 第21-27页 |
3.7.1 戒毒人员自悯水平、心理灵活性和自悯水平状况 | 第21-22页 |
3.7.2 戒毒人员自悯水平、心理灵活性和抑郁水平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| 第22-23页 |
3.7.3 自悯水平、心理灵活性和抑郁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 | 第23-24页 |
3.7.4 自悯水平、心理灵活性对抑郁水平的预测作用 | 第24-25页 |
3.7.5 心理灵活性对自悯水平和抑郁水平的中介效应 | 第25-27页 |
3.8 讨论 | 第27-30页 |
3.8.1 戒毒人员的自悯水平、心理灵活性、抑郁水平状况 | 第27页 |
3.8.2 戒毒人员的自悯水平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 | 第27-28页 |
3.8.3 戒毒人员的抑郁水平在入所时间上的差异 | 第28页 |
3.8.4 戒毒人员自悯水平、心理灵活性、抑郁水平的关系 | 第28-30页 |
4 研究二 基于ACT疗法对戒毒人员的团体干预研究 | 第30-37页 |
4.1 研究目的 | 第30页 |
4.2 研究方法 | 第30-32页 |
4.2.1 研究对象 | 第30页 |
4.2.2 团体辅导基本内容 | 第30-32页 |
4.3 结果分析 | 第32-34页 |
4.3.1 干预组、对照组前后测抑郁水平、心理灵活性、自悯水平的比较 | 第32-33页 |
4.3.2 团体辅导干预效果自评与质的研究结果 | 第33-34页 |
4.4 讨论 | 第34-37页 |
4.4.1 团体辅导的效果 | 第34-35页 |
4.4.2 戒毒人员团体辅导方案的特点 | 第35-37页 |
5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| 第37-40页 |
5.1 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37-38页 |
5.1.1 自悯水平、心理灵活性和抑郁水平的特点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 | 第37-38页 |
5.1.2 心理灵活性对自悯和抑郁水平的中介效应 | 第38页 |
5.1.3 团体干预的效果研究 | 第38页 |
5.2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38页 |
5.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38-40页 |
5.3.1 被试样本的取样限制 | 第38-39页 |
5.3.2 团体辅导在抑郁水平上的效果评估 | 第39页 |
5.3.3 团体辅导的结果的持续性考察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5页 |
附录 | 第45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