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| 第9-2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(二) 现实意义 | 第11页 |
三、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(一) 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(二) 针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| 第15-16页 |
四、概念界定 | 第16-20页 |
(一) 科学课程标准 | 第16页 |
(二)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| 第16-17页 |
(三) 核心概念 | 第17-18页 |
(四) 学习进阶 | 第18-20页 |
五、研究设计 | 第20-25页 |
(一) 研究对象 | 第20-23页 |
(二) 研究目标与问题 | 第23-24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| 第25-39页 |
一、课程理念的比较与分析 | 第25-31页 |
(一) 美国《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》课程理念 | 第25-27页 |
(二) 英国《国家科学课程大纲》课程理念 | 第27-28页 |
(三) 新加坡《小学科学教学大纲》课程理念 | 第28-29页 |
(四) 中国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》课程理念 | 第29页 |
(五) 课程理念的比较与分析小结 | 第29-31页 |
二、课程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| 第31-39页 |
(一) 美国《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》课程目标 | 第31-32页 |
(二) 英国《国家科学课程大纲》课程目标 | 第32-33页 |
(三) 新加坡《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》课程目标 | 第33-36页 |
(四) 中国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》课程目标 | 第36页 |
(五) 课程目标的比较与分析小结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课程内容标准的比较与分析 | 第39-60页 |
一、美国《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》内容标准 | 第39-45页 |
(一) 主题分布及学习进阶设计 | 第39-43页 |
(二) 美国《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》内容标准节选与特点分析 | 第43-45页 |
二、英国《国家科学课程大纲》内容标准 | 第45-49页 |
(一) 主题分布及学习进阶设计 | 第45-47页 |
(二) 英国《国家科学课程大纲》内容标准节选与特点分析 | 第47-49页 |
三、新加坡《小学科学教学大纲》内容标准 | 第49-53页 |
(一) 主题分布及学习进阶设计 | 第49-50页 |
(二) 新加坡《小学科学教学大纲》内容标准节选与特点分析 | 第50-52页 |
(三) 新加坡《小学科学教学大纲》内容组织特点分析 | 第52-53页 |
四、中国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》内容标准 | 第53-56页 |
(一) 主题分布及学习进阶设计 | 第53-54页 |
(二) 中国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》内容标准节选与特点分析 | 第54-56页 |
五、课程内容标准的比较与分析小结 | 第56-60页 |
(一) 相同点 | 第56页 |
(二) 不同点 | 第56-58页 |
(三) 启示 | 第58-60页 |
第四章 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比较与分析 | 第60-70页 |
一、教学建议的比较与分析 | 第60-64页 |
(一) 美国《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》教学建议 | 第60-61页 |
(二) 英国《国家科学课程大纲》教学建议 | 第61-62页 |
(三) 新加坡《小学科学教学大纲》教学建议 | 第62-63页 |
(四) 中国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》教学建议 | 第63页 |
(五) 教学建议的比较与分析小结 | 第63-64页 |
二、评价建议的比较与分析 | 第64-70页 |
(一) 美国《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》评价建议 | 第64-66页 |
(二) 英国《国家科学课程大纲》评价建议 | 第66-67页 |
(三) 新加坡《小学科学教学大纲》评价建议 | 第67页 |
(四) 中国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》评价建议 | 第67-69页 |
(五) 评价建议的比较与分析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| 第70-77页 |
一、四国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》比较研究结论 | 第70-73页 |
(一) 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的比较与分析 | 第70-71页 |
(二) 课程内容标准的比较与分析 | 第71-72页 |
(三) 教学建议的比较与分析 | 第72页 |
(四) 评价建议的比较与分析 | 第72-73页 |
(五) 其他方面的比较与分析 | 第73页 |
二、对中国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》的进一步思考 | 第73-77页 |
(一) 对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方面的进一步思考 | 第73-74页 |
(二) 对课程内容标准方面的进一步思考 | 第74-75页 |
(三) 对教学建议的进一步思考 | 第75页 |
(四) 对评价建议的进一步思考 | 第75-76页 |
(五) 对内容组织方面的进一步思考 | 第76-77页 |
第六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| 第77-79页 |
一、研究反思 | 第77页 |
二、研究展望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6页 |
致谢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