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6-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6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6-7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7-8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8-9页 |
2 被害人危险接受问题的提出 | 第9-15页 |
2.1 从被害人危险接受的案例说起 | 第9-15页 |
2.2 主要争点 | 第15页 |
3 被害人危险接受的概念界定 | 第15-25页 |
3.1 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内涵 | 第15-19页 |
3.2 被害人危险接受与被害人承诺的关系 | 第19-21页 |
3.3 被害人危险接受的类型 | 第21-25页 |
4 被害人危险接受导致行为出罪的根据 | 第25-38页 |
4.1 阻却行为构成理论 | 第26-28页 |
4.2 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 | 第28-31页 |
4.3 期待可能性理论 | 第31-32页 |
4.4 本文观点 | 第32-38页 |
5 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的实践运用 | 第38-42页 |
5.1 被害人危险接受案件的处理步骤 | 第38-39页 |
5.2 对我国已有判决的再检讨 | 第39-42页 |
6 结论 | 第42-43页 |
注释 | 第43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49-50页 |
后记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