罪刑失衡的司法纠偏--以刑制罪的路径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刑事立法上的罪刑失衡 | 第11-23页 |
第一节 罪刑均衡的意义 | 第11-13页 |
一、已然之罪与报应之刑 | 第11-12页 |
二、未然之罪与预防之刑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罪刑失衡的现状及危害 | 第13-17页 |
一、罪刑失衡的现状 | 第14-16页 |
二、罪刑失衡的危害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罪刑失衡的原因 | 第17-21页 |
一、立法上的原因 | 第17-19页 |
二、司法上的原因 | 第19-21页 |
第四节 罪刑失衡的解决 | 第21-23页 |
一、立法路径 | 第21-22页 |
二、司法路径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罪刑失衡纠偏的司法考察 | 第23-32页 |
第一节 以刑制罪概念的界定 | 第23-25页 |
一、以刑释罪 | 第23-24页 |
二、以刑择罪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以刑制罪的司法运用 | 第25-28页 |
一、理性认识法定刑的质 | 第25-27页 |
二、辨知法定刑的量 | 第27-28页 |
第三节以刑制罪的运作模式 | 第28-32页 |
一、刑罚制约罪名的成立 | 第29页 |
二、刑罚制约罪名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三、刑罚制约量刑的轻重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以刑制罪的根据 | 第32-42页 |
第一节 以刑制罪的历史渊源 | 第32-35页 |
一、刑罚先于刑法 | 第32-33页 |
二、量刑优于罪名 | 第33-35页 |
第二节 以刑制罪的理论根基 | 第35-39页 |
一、罪刑均衡原则 | 第35-37页 |
二、刑法的谦抑性 | 第37-39页 |
第三节 以刑制罪的合理性 | 第39-42页 |
一、弥补“由罪生刑”的不足 | 第39-40页 |
二、强化司法解释的共识性 | 第40-41页 |
三、立法赋予“以刑制罪”的可行性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以刑制罪的适用机制 | 第42-52页 |
第一节 以刑制罪的适用对象 | 第42-44页 |
一、刑法条文之间存在交叉关系 | 第42-43页 |
二、刑法条文规定不明确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以刑制罪的原则 | 第44-47页 |
一、罪刑法定原则 | 第44-45页 |
二、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统一 | 第45-47页 |
第三节 以刑制罪的考量因素 | 第47-52页 |
一、相似行为的类比 | 第48页 |
二、刑事政策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三、从社会民意考察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附件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