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

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利率定价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1章 绪论第18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1.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思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1.3 技术路线图第22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拟解决的问题第23-24页
    1.5 主要创新点第24-25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第26-56页
    2.1 文献综述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文献梳理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文献述评第31-32页
    2.2 国内外典型平台及其定价业务模式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Nafin反向保理平台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EA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平台第33-35页
    2.3 平台双边利率的影响因素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准利率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信用水平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融资期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历史利率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平台双边利率的相互影响第37页
    2.4 现有利率定价模式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成本定价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客户盈利分析法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基于RAROC的定价法第39-40页
    2.5 平台利率定价的理论基础第40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利率决定理论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利率结构理论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短期动态利率模型第50-55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3章 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利率静态定价第56-7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6页
    3.2 博弈模型构建第56-58页
    3.3 博弈模型求解第58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平台与金融机构的讨价还价博弈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平台与客户企业的讨价还价博弈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平台双边定价的均衡策略第62-65页
    3.4 实证分析第65-6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与启示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小结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启示第68-71页
第4章 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利率动态定价第71-91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1页
    4.2 动态最优控制理论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共积变量与Hamilton函数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最大值原理第72页
    4.3 双边利率动态定价分析第72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引入风险因素的动态定价第73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引入竞争因素的动态定价第79-8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与启示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小结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启示第89-91页
第5章 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利率的时序模型与定价预测第91-158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1-92页
    5.2 基于ARMA模型的双边利率定价第92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融资利率定价第92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信贷利率定价第104-115页
    5.3 基于ADL与ECM模型的双边利率关联性第115-12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自回归分布滞后(ADL)模型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协整检验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误差修正模型第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模型构建与双边利率关系第117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双边利率预测第122-127页
    5.4 基于VAR模型的双边利率定价第127-14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VAR模型第12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实证分析第128-149页
    5.5 双边利率预测结果的比较第149-152页
    5.6 短期动态利率模型的数值模拟第152-155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与启示第155-158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小结第155-157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启示第157-158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58-163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158-162页
    6.2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第162-163页
参考文献第163-174页
致谢第174-175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5页

论文共1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内蒙古绿色农产品生产行为、农户收入效应及消费驱动研究
下一篇: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