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

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英文缩略表第11-12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政策背景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技术背景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实践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学术背景第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4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创新点第15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技术路线第16-18页
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8-36页
    2.1 概念界定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智库概念的演变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相关概念界定第20-21页
    2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智库建设研究现状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农业智库建设研究现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国内外研究总结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未来的发展方向第29-31页
    2.3 理论基础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系统工程学理论和博弈论理论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基于政治学理论的智库相关理论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基于知识学理论的智库相关理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基于企业管理学理论的智库相关理论第33-3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三章 国内外典型智库建设的案例研究第36-81页
    3.1 中国典型智库建设的案例分析第3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室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院第47-48页
    3.2 国外典型智库建设的案例分析第48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兰德公司(RANDCorporation)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(IFPRI)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英国查塔姆社(ChathamHouse)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南非食品、农业和自然资源政策分析网络(FANRPAN)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(JIIA)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韩国发展研究院(KDI)第69-72页
    3.3 国内外典型智库建设的比较分析第72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功能定位的比较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资源要素的比较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管理方式的比较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成果评估的比较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成果宣传的比较分析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制度保障的比较分析第78-80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80-81页
第四章 中美农业智库建设的比较研究第81-108页
    4.1 智库建设现状分析第81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智库的发展历程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智库的数量规模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智库的区域分布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高质量智库排名第85-86页
    4.2 中国农业智库建设的比较分析第86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数据来源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分析结果第87-92页
    4.3 美国农业智库建设的比较分析第92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数据来源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分析结果第93-96页
    4.4 中美农业智库建设的比较分析第9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数据和方法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分析结果第98-10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107-108页
第五章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08-133页
    5.1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的自身特征分析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国家战略性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定位高端性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农业基础调研性和长期跟踪性第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创新灵活性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国际视野性第11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农业弱质性和公益性第110页
    5.2 影响因素遴选与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第110-12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基于案例分析的影响因素遴选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基于文献梳理的影响因素遴选第111-11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基于专家咨询的影响因素遴选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第118-120页
    5.3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影响因素的博弈分析第120-13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博弈论理论及其适用性分析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高质量农业智库成果与政府支持的博弈分析第122-12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农业智库成果总产出与技术支撑的博弈分析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间竞合关系的博弈分析第128-13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132-133页
第六章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框架构建第133-151页
    6.1 中国国家级农业智库建设的框架模型第133-14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目标定位第13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功能作用第134-13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管理模式第137-14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机构设置第140-14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制度保障第144-149页
    6.2 本章小结第149-151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51-154页
    7.1 研究结论第151-153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153-154页
参考文献第154-162页
附录第162-167页
致谢第167-169页
作者简历第169页

论文共1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利率定价研究
下一篇:二肽基肽酶-Ⅳ在慢性应激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