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各类型高等学校论文--民办院校论文

分类管理背景下四川省民办高校登记选择困境分析--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1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分类管理政策成为私立高等教育治理的国际惯例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我国分类管理政策的正式出台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四川省民办高校登记选择的利益驱动第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综述第12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的相关研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民办高校发展治理的相关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的相关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研究述评第18-19页
    1.3 研究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理论意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实践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1.4 核心概念界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民办高校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分类管理政策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第20-21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文献分析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访谈调查法第21-23页
2 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政策背景与法理分析第23-31页
    2.1 分类管理政策的背景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“合理回报”陷入执行困境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民办高校进入发展瓶颈期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供需变化对民办教育提出新要求第24页
    2.2 分类管理政策的法理依据第24页
    2.3 分类管理政策文本分析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法人属性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产权属性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学费定价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第28-31页
3 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政策利益相关者及登记选择困境分析第31-43页
    3.1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1页
    3.2 利益相关者分类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核心利益相关者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非核心利益相关者第32-33页
    3.3 核心利益相关者登记选择困境分析第33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营利性法人与非营利性法人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分类确权:收益权和剩余财产权归属不同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非营利性“划拨”,营利性“有偿”用地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非营利性享受公办同等税收待遇,营利性有待细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奖励补偿方案数量和比例存在争议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差异化的财政扶持制度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营利性学费自主定价,非营利性逐步市场化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转设“单向道”,选非定终生第41-43页
4 四川省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登记选择困境现状调查分析第43-55页
    4.1 四川省民办高校发展现状第43-46页
    4.2 四川省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登记选择面临的困境调查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土地、税收等扶持政策不明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分类确权与奖补机制不完善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举办者“道德人”与“经济人”取舍难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“营利性”社会声誉受质疑第50-51页
    4.3 四川省民办高校核心利益相关者登记选择困境分析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核心利益相关者与政府的利益博弈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核心利益相关者与教师、学生的利益博弈第53-55页
5 四川省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登记选择困境下的推进策略第55-61页
    5.1 完善制度建设,明晰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完善税收、土地政策,明晰税费、土地出让金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健全存量学校登记制度,明确产权确认及奖补机制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加快地方立法进程,落实相关扶持制度第57-58页
    5.2 协调自身利益,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利益诉求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平衡自身“经济人”和“道德人”利益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加强师资建设,稳定教师队伍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提高奖助学金比例,面向学生服务第59-61页
6 结语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7页
附录第67-68页
致谢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校本科教学学生满意度现状调查研究--以辽宁省大连市高校为例
下一篇:“概念图教学策略”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--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《分子与细胞》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