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3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2页 |
1.2.1 再生混凝土抗压性能 | 第16-17页 |
1.2.2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抗压性能 | 第17-20页 |
1.2.3 混凝土轴压应力-应变模型 | 第20-21页 |
1.2.4 研究现状的总结 | 第21-22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SF-GRAC和KS-GRAC的研发 | 第23-41页 |
2.1 引言 | 第23页 |
2.2 试验原材料 | 第23-30页 |
2.2.1 骨料 | 第23-26页 |
2.2.2 胶凝材料 | 第26页 |
2.2.3 碱溶液激发剂 | 第26-28页 |
2.2.4 缓凝减水剂 | 第28-30页 |
2.3 配合比设计 | 第30-32页 |
2.4 试样制作过程 | 第32-33页 |
2.5 工作性能 | 第33-40页 |
2.5.1 坍落度 | 第33-36页 |
2.5.2 凝结时间 | 第36-40页 |
2.6 本章小节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矿渣-粉煤灰基地聚物再生混凝土轴压试验研究 | 第41-71页 |
3.1 引言 | 第41页 |
3.2 试验概况 | 第41-45页 |
3.2.1 试件制作 | 第41页 |
3.2.2 试验方法 | 第41-45页 |
3.2.3 试验误差控制 | 第45页 |
3.3 轴压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5-70页 |
3.3.1 应力-应变曲线 | 第45-52页 |
3.3.2 抗压强度 | 第52-58页 |
3.3.3 弹性模量 | 第58-61页 |
3.3.4 泊松比 | 第61-65页 |
3.3.5 韧度 | 第65-70页 |
3.4 本章小节 | 第70-71页 |
第四章 矿渣-偏高岭土基地聚物再生混凝土轴压试验研究 | 第71-92页 |
4.1 引言 | 第71页 |
4.2 试验概况 | 第71页 |
4.3 轴压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71-91页 |
4.3.1 应力-应变曲线 | 第72-75页 |
4.3.2 抗压强度 | 第75-80页 |
4.3.3 弹性模量 | 第80-83页 |
4.3.4 泊松比 | 第83-86页 |
4.3.5 韧度 | 第86-91页 |
4.4 本章小节 | 第91-92页 |
第五章 建立GRAC单轴受压应力-应变全曲线方程 | 第92-105页 |
5.1 引言 | 第92页 |
5.2 现有混凝土轴压应力-应变模型 | 第92-97页 |
5.2.1 普通混凝土轴压应力-应变曲线模型 | 第92-94页 |
5.2.2 再生混凝土轴压应力-应变曲线模型 | 第94-96页 |
5.2.3 现有模型分析 | 第96-97页 |
5.3 GRAC单轴受压本构方程 | 第97-104页 |
5.3.1 应力-应变曲线模型选取及推导过程 | 第97-99页 |
5.3.2 确定GRAC应力-应变曲线参数 | 第99-103页 |
5.3.3 模型验证 | 第103-104页 |
5.4 本章小节 | 第104-105页 |
第六章 SF-GRAC和KS-GRAC微观结构及破坏机理 | 第105-137页 |
6.1 引言 | 第105-106页 |
6.2 地质聚合物再生混凝土的破坏模式 | 第106-112页 |
6.2.1 SF-GRAC轴压破坏模式 | 第106-111页 |
6.2.2 KS-GRAC轴压破坏模式 | 第111-112页 |
6.3 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微观试验 | 第112-133页 |
6.3.1 微观试验概况 | 第112-114页 |
6.3.2 SF-GRAC微观结构分析 | 第114-124页 |
6.3.3 KS-GRAC微观结构分析 | 第124-133页 |
6.4 破坏机理分析 | 第133-135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35-137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37-139页 |
本研究结论 | 第137-138页 |
展望 | 第138-1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9-14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| 第149-151页 |
致谢 | 第1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