降温制冷屋顶的设计与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31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16页 |
1.2 课题背景 | 第16-18页 |
1.3 降温制冷屋顶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3页 |
1.3.1 国外屋顶降温的发展研究 | 第18-21页 |
1.3.2 国内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 | 第21-23页 |
1.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| 第23-25页 |
1.4.1 研究目的 | 第23-24页 |
1.4.2 研究意义 | 第24-25页 |
1.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| 第25-29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1.5.2 研究方法 | 第27-28页 |
1.5.3 技术路线 | 第28-29页 |
1.6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降温制冷屋顶的理论基础及系统循环原理 | 第31-41页 |
2.1 降温制冷屋顶的理论基础 | 第31-32页 |
2.1.1 屋顶作用 | 第31页 |
2.1.2 屋顶构造组成 | 第31-32页 |
2.1.3 屋顶的分类 | 第32页 |
2.2 降温制冷屋顶的循环原理及特点 | 第32-35页 |
2.2.1 降温制冷屋顶的循环原理 | 第32-34页 |
2.2.2 降温制冷屋顶的循环特点 | 第34-35页 |
2.3 降温制冷屋顶的溶液热力学基础 | 第35-37页 |
2.3.1 溶液及溶液的成分 | 第35-36页 |
2.3.2 溶解热及溶液的比焓 | 第36-37页 |
2.4 降温制冷屋顶中二元溶液的基本定律 | 第37-38页 |
2.4.1 理想溶液及拉乌尔定律 | 第37页 |
2.4.2 康诺瓦洛夫定律及相平衡 | 第37-38页 |
2.5 降温制冷屋顶机芯吸收机理 | 第38-40页 |
2.5.1 惠特曼双膜理论 | 第38-39页 |
2.5.2 吸收式方程 | 第39-40页 |
2.6 降温制冷屋顶的气液两相流理论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降温制冷屋顶的系统模型建立 | 第41-81页 |
3.1 LBPCM和HBPS的工质对的确定与选择 | 第41-51页 |
3.1.1 系统工作原理介绍 | 第41-43页 |
3.1.2 对工质对的要求 | 第43-45页 |
3.1.3 基本合适的工质对清单 | 第45-49页 |
3.1.4 工质对的比较与选择 | 第49-51页 |
3.2 降温制冷屋顶的数学模型设计 | 第51-81页 |
3.2.1 降温制冷屋顶系统的数学模型概述 | 第51-57页 |
3.2.2 降温制冷屋顶的数学模型 | 第57-78页 |
3.2.3 降温制冷屋顶制冷性能 | 第78页 |
3.2.4 降温制冷屋顶工质循环量 | 第78-79页 |
3.2.5 发生器提升管长 | 第79-81页 |
第四章 降温制冷屋顶的部件选型及搭建 | 第81-115页 |
4.1 降温制冷屋顶系统循环各状态点参数确定 | 第81-88页 |
4.2 降温制冷屋顶系统各部件热负荷确定 | 第88-92页 |
4.2.1 降温制冷屋顶精馏器及发生器热负荷确定 | 第88-89页 |
4.2.2 降温制冷屋顶冷凝器热负荷确定 | 第89页 |
4.2.3 降温制冷屋顶蒸发器热负荷确定 | 第89-90页 |
4.2.4 降温制冷屋顶吸收器热负荷确定 | 第90页 |
4.2.5 降温制冷屋顶溶液热交换器热负荷确定 | 第90页 |
4.2.6 降温制冷屋顶气体热交换器热负荷确定 | 第90页 |
4.2.7 降温制冷屋顶中其他热力结果确定 | 第90-92页 |
4.3 降温制冷屋顶部件计算设计选型 | 第92-113页 |
4.3.1 降温制冷屋顶发生器部件设计选型 | 第93-99页 |
4.3.2 降温制冷屋顶精馏器部件设计选型 | 第99-101页 |
4.3.3 降温制冷屋顶溶液热交换器部件设计选型 | 第101-104页 |
4.3.4 降温制冷屋顶冷凝器部件设计选型 | 第104-106页 |
4.3.5 降温制冷屋顶蒸发器部件设计选型 | 第106-107页 |
4.3.6 降温制冷屋顶吸收器部件设计选型 | 第107-108页 |
4.3.7 降温制冷屋顶集热器部件设计选型 | 第108-112页 |
4.3.8 降温制冷屋顶结构设计 | 第112-113页 |
4.4 降温制冷屋顶搭建 | 第113-115页 |
第五章 降温制冷屋顶运行模型及温度场分析 | 第115-126页 |
5.1 降温制冷屋顶实验系统流程 | 第115页 |
5.2 降温制冷屋顶运行各部件 | 第115-120页 |
5.2.1 降温制冷屋顶运行各部件 | 第116页 |
5.2.2 降温制冷屋顶精馏器部件 | 第116-117页 |
5.2.3 降温制冷屋顶冷凝器部件 | 第117页 |
5.2.4 降温制冷屋顶蒸发器部件 | 第117-118页 |
5.2.5 降温制冷屋顶贮液器部件 | 第118-119页 |
5.2.6 降温制冷屋顶吸收器部件 | 第119页 |
5.2.7 降温制冷屋顶溶液热交换器部件 | 第119-120页 |
5.2.8 降温制冷屋顶驱动热源 | 第120页 |
5.3 降温制冷屋顶复合结构温度场 | 第120-126页 |
5.3.1 降温制冷屋顶计算模型 | 第120-121页 |
5.3.2 降温制冷屋顶基本参数确定 | 第121-123页 |
5.3.3 降温制冷屋顶复合结构温度场分布 | 第123-12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26-128页 |
结论 | 第126-127页 |
展望 | 第127-1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8-136页 |
致谢 | 第1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