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导论 | 第8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3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1.3.3 文献评述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5 基本框架和数据来源 | 第18-19页 |
1.5.1 基本框架 | 第18页 |
1.5.2 数据来源 | 第18-19页 |
2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| 第19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9-20页 |
2.1.1 农民工随迁子女 | 第19页 |
2.1.2 学前教育 | 第19页 |
2.1.3 入园难 | 第19-20页 |
2.2 多中心治理理论 | 第20-24页 |
2.2.1 多中心治理理论旳内涵 | 第20页 |
2.2.2 多中心治理理论与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“入园难”的契合性 | 第20-22页 |
2.2.3 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| 第22-24页 |
3 贵阳市农民工随迁子女“入园难”现状 | 第24-39页 |
3.1 贵阳市学前教育发展概况 | 第24-31页 |
3.1.1 贵阳市学前教育发展规模 | 第24-27页 |
3.1.2 贵阳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| 第27-29页 |
3.1.3 贵阳市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情况 | 第29-30页 |
3.1.4 贵阳市学前教育监管机构 | 第30-31页 |
3.2 贵阳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园现状调查 | 第31-38页 |
3.2.1 贵阳市农民工家长的情况 | 第31-33页 |
3.2.2 随迁子女所入幼儿园的现状调查 | 第33-3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4 贵阳市农民工随迁子女“入园难”的“难”点 | 第39-46页 |
4.1 进公办幼儿园门栏高、难度大 | 第39-41页 |
4.1.1 进公办园手续复杂 | 第39-40页 |
4.1.2 公办园数量少,入园难度大 | 第40-41页 |
4.2 进优质民办幼儿园费用高,难负担 | 第41-43页 |
4.2.1 优质民办园收费高 | 第41-42页 |
4.2.2 民办园收费秩序混乱 | 第42-43页 |
4.3 进有资质、合格的幼儿园难度大 | 第43-44页 |
4.4 选择离家近的幼儿园难 | 第44-4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5 贵阳市农民工随迁子女“入园难”治理主体分析 | 第46-60页 |
5.1 政府治理主体职能的缺失 | 第46-52页 |
5.1.1 政策制度不健全,入园权利难保障 | 第46-47页 |
5.1.2 财政投入不足,民办园补助不足 | 第47-49页 |
5.1.3 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稀缺,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| 第49-51页 |
5.1.4 缺乏专门化的监督管理,政策执行不力 | 第51-52页 |
5.2 社会治理主体引导不到位 | 第52-55页 |
5.2.1 户籍制度改革不到位,随迁子女“入园难” | 第53页 |
5.2.2 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前教育社会关注程度较低 | 第53-54页 |
5.2.3 社会力量没有发动起来,未形成完善的社会资助体系 | 第54-55页 |
5.3 幼儿园治理主体自身的局限性 | 第55-57页 |
5.3.1 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 | 第55-56页 |
5.3.2 幼儿园管理者责任意识淡薄,安全隐患较多 | 第56页 |
5.3.3 幼儿园基础设施不健全 | 第56-57页 |
5.4 家庭治理主体主力作用的缺失 | 第57-59页 |
5.4.1 农民工自身的流动性影响其子女入园 | 第57-58页 |
5.4.2 农民工家长的经济资本影响其子女入园 | 第58页 |
5.4.3 对学前教育重视不足,子女入园难 | 第58-5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6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贵阳市农民工随迁子女“入园难”对策建议 | 第60-70页 |
6.1 明确政府主导地位,完善政府职能与责任 | 第60-64页 |
6.1.1 健全政策制度,保障随迁子女入园权利 | 第60-61页 |
6.1.2 逐步增加财政投入,保证教育公平 | 第61页 |
6.1.3 优化配置学前教育资源,增加公办幼儿园比例 | 第61-62页 |
6.1.4 加强学前教育监管,出台收费标准 | 第62-64页 |
6.2 发挥社会引导作用,改善社会发展条件 | 第64-66页 |
6.2.1 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,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 | 第64页 |
6.2.2 发挥大众媒体的力量,呼吁社会关注 | 第64-65页 |
6.2.3 发动社会力量,拓展学前教育的资助方式 | 第65-66页 |
6.3 发挥幼儿园的主体作用,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| 第66-67页 |
6.3.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严格控制教师准入制度 | 第66页 |
6.3.2 增加管理方及教师责任意识,加强安全管理 | 第66-67页 |
6.3.3 完善自身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| 第67页 |
6.4 发挥家庭主力作用,主动承担学前教育责任 | 第67-69页 |
6.4.1 农民工自身主动融入当地,积极培育社会资本 | 第67-68页 |
6.4.2 农民工通过自身努力,提高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| 第68页 |
6.4.3 农民工努力提升文化资本,增强学教育意识 | 第68-69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附录A | 第74-77页 |
附录B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