裂缝煤岩力学特性与冲击失稳宏细观机制研究
致谢 | 第3-4页 |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变量注释表 | 第21-22页 |
1 绪论 | 第22-3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22-2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3-29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29-31页 |
2 裂缝滑移力学特性数值试验 | 第31-46页 |
2.1 裂缝的力学响应 | 第31-33页 |
2.2 粗糙裂缝巴顿准则的修正 | 第33-45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3 裂缝煤岩动态破裂的细观损伤机制 | 第46-89页 |
3.1 节理力学参数的校准 | 第47-54页 |
3.2 煤岩损伤指标的构建 | 第54-57页 |
3.3 单轴压缩下煤试样的损伤演化规律 | 第57-62页 |
3.4 非均质煤试样的损伤破裂演化特征 | 第62-70页 |
3.5 裂缝煤试样的损伤破裂演化特征 | 第70-8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88-89页 |
4 宏观裂缝缺陷煤岩损伤破裂及多信息耦合试验研究 | 第89-116页 |
4.1 试验目的及内容 | 第89-92页 |
4.2 损伤破裂指标的构建 | 第92-97页 |
4.3 完整煤岩试样损伤破裂 | 第97-101页 |
4.4 宏观裂缝试样损伤破裂 | 第101-107页 |
4.5 岩桥长度对煤岩损伤破裂的影响 | 第107-109页 |
4.6 裂缝煤岩多信息耦合演化特征 | 第109-115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115-116页 |
5 裂缝煤岩体冲击矿压的宏观力学机制 | 第116-136页 |
5.1 裂缝煤岩强度准则 | 第116-117页 |
5.2 应力波基线校正 | 第117-119页 |
5.3 水平裂缝煤岩剪切力诱冲机制 | 第119-125页 |
5.4 垂直裂缝煤岩层状劈裂机制 | 第125-131页 |
5.5 倾斜裂缝煤岩粘滑失稳机制 | 第131-135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35-136页 |
6 基于裂缝扩展的围岩冲击破坏特征 | 第136-155页 |
6.1 基本模型参数 | 第136-138页 |
6.2 巷道围岩的损伤演化和冲击破坏特征 | 第138-153页 |
6.3 数值模拟与现场围岩冲击破坏的对比 | 第153-154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54-155页 |
7 裂缝煤岩体冲击失稳的工程验证 | 第155-168页 |
7.1 赵楼煤矿冲击矿压的工程概况 | 第155-158页 |
7.2 矿震定位验证水平裂缝冲击主控因素 | 第158-160页 |
7.3 震动波CT反演验证垂直裂缝失稳主控因素 | 第160-162页 |
7.4 基于裂缝扩展的冲击矿压预警及防治 | 第162-167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167-168页 |
8 结论与展望 | 第168-171页 |
8.1 研究结论 | 第168-170页 |
8.2 创新点 | 第170页 |
8.3 研究展望 | 第170-1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1-181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81-18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