胎心率自动评判系统精准化方法的研究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0页 |
| 1.1 引言 | 第13-14页 |
| 1.2 胎儿监护系统的研究现状和现实意义 | 第14-16页 |
| 1.2.1 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6页 |
| 1.3 胎心率自动评判系统简介 | 第16-18页 |
| 1.4 内容结构和安排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胎心率和宫缩 | 第20-26页 |
| 2.1 胎心率概述 | 第20页 |
| 2.2 胎心率检测方法 | 第20-22页 |
| 2.2.1 超声多普勒检测法 | 第20-21页 |
| 2.2.2 胎心电检测法 | 第21-22页 |
| 2.3 宫缩概述 | 第22-23页 |
| 2.4 宫缩检测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2.4.1 内测法 | 第23页 |
| 2.4.2 外测法 | 第23-24页 |
| 2.5 胎心率宫缩公共数据库 | 第24-25页 |
| 2.5.1 CTU-UHB胎监数据库 | 第24-25页 |
| 2.5.2 UCI胎监数据库 | 第25页 |
| 2.6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胎心率信号处理 | 第26-35页 |
| 3.1 传统信号处理 | 第26-30页 |
| 3.1.1 数字滤波器 | 第26-27页 |
| 3.1.2 傅里叶变换 | 第27-29页 |
| 3.1.3 小波变换 | 第29-30页 |
| 3.2 现代信号处理 | 第30-34页 |
| 3.2.1 自适应滤波器 | 第30-31页 |
| 3.2.2 经验模式分解 | 第31-33页 |
| 3.2.3 奇异谱分析 | 第33-34页 |
| 3.3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四章 胎心率自动评判系统 | 第35-58页 |
| 4.1 信号预处理 | 第35-37页 |
| 4.2 宫缩波检测 | 第37页 |
| 4.3 胎心率基线提取 | 第37-44页 |
| 4.3.1 滤波修剪法 | 第39-40页 |
| 4.3.2 加权直方图法 | 第40-41页 |
| 4.3.3 EMD迭代修剪法 | 第41-44页 |
| 4.4 胎心率加减速识别 | 第44-47页 |
| 4.4.1 胎心率加速 | 第44-46页 |
| 4.4.2 胎心率减速 | 第46页 |
| 4.4.3 加减速识别 | 第46-47页 |
| 4.5 胎心率变异检测 | 第47-51页 |
| 4.5.1 胎心率变异 | 第47-50页 |
| 4.5.2 变异检测 | 第50-51页 |
| 4.6 胎心率评判标准 | 第51-54页 |
| 4.6.1 Krebs评分法 | 第51-52页 |
| 4.6.2 Fischer评分法 | 第52-53页 |
| 4.6.3 其它评分法 | 第53-54页 |
| 4.7 软件仿真 | 第54-57页 |
| 4.7.1 MATLAB | 第54页 |
| 4.7.2 自动评判系统 | 第54-57页 |
| 4.8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58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| 第62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