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英文缩略表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21页 |
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生物界面上雾滴蒸发与农药利用效果研究进展 | 第10-14页 |
1.2.1 雾滴蒸发模式的理论基础 | 第10-12页 |
1.2.2 不同植物叶面结构及特性对雾滴蒸发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1.2.3 不同植物叶面雾滴蒸发的调控 | 第13-14页 |
1.3 雾滴沉积及形态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1.3.1 沉积形态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4-15页 |
1.3.2 咖啡环效应的调控机理 | 第15-16页 |
1.3.3 雾滴沉积与农药有效利用 | 第16-17页 |
1.4 农药雾滴在靶标作物叶面的弹跳及规律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1.4.1 雾滴弹跳的行为及影响因素 | 第17-18页 |
1.4.2 弹跳行为的调控与农药有效利用 | 第18-20页 |
1.5 立题依据及论文设计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农药雾滴在生物叶片上的蒸发动力学研究 | 第21-37页 |
2.1 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21-22页 |
2.2 实验操作 | 第22-23页 |
2.2.1 介孔SiO_2的制备及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配制 | 第22-23页 |
2.2.2 叶片准备 | 第23页 |
2.2.3 蒸发行为测定 | 第23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3-36页 |
2.3.1 溶液体系在水稻及棉花界面上的蒸发动力学规律 | 第23-32页 |
2.3.2 悬浮体系在甘蓝界面上的蒸发动力学规律 | 第32-36页 |
2.4 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农药雾滴在水稻、甘蓝及聚四氟乙烯膜上的沉积动态研究 | 第37-45页 |
3.1 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37-38页 |
3.2 实验操作 | 第38-40页 |
3.2.1 介孔SiO_2及荧光修饰、正电修饰、载药SiO_2的制备及表征 | 第38-39页 |
3.2.2 两种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后的介孔SiO_2悬浮液的配制 | 第39-40页 |
3.2.3 水稻、甘蓝叶片及聚四氟乙烯膜的准备 | 第40页 |
3.2.4 沉积实验测定 | 第40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0-44页 |
3.3.1 MSN、MSN-FT、MSN-TA、MSN-DF的表征结果 | 第40-41页 |
3.3.2 SiO_2悬浮液在聚四氟乙烯膜表面的沉积形态变化 | 第41-42页 |
3.3.3 SiO_2悬浮液在水稻及甘蓝叶片表面的沉积形态变化 | 第42-44页 |
3.4 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农药雾滴在水稻及甘蓝叶片上的弹跳行为研究 | 第45-58页 |
4.1 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45页 |
4.2 实验操作 | 第45-47页 |
4.2.1 介孔SiO_2及正电修饰、载药SiO_2各表面活性剂悬浮液的配制 | 第45-46页 |
4.2.2 水稻、甘蓝叶片的准备 | 第46页 |
4.2.3 各介孔SiO_2悬浮液界面扩张流变性能的测定 | 第46页 |
4.2.4 弹跳实验测定 | 第46-47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7页 |
4.3.1 介孔SiO_2悬浮液的动态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模量 | 第47-52页 |
4.3.2 介孔SiO_2悬浮液在水稻及甘蓝叶片表面的弹跳行为 | 第52-57页 |
4.4 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全文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