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一、绪论 | 第7-13页 |
(一)选题背景 | 第7-8页 |
(二)选题的意义 | 第8-9页 |
1.理论意义 | 第8页 |
2.现实意义 | 第8-9页 |
(三)文献综述 | 第9-12页 |
1.国内研究概述 | 第9-10页 |
2.国外研究概述 | 第10-12页 |
(四)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1.资料收集方法 | 第12页 |
2.个案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(五)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二、相关概念界定及介入模式 | 第13-16页 |
(一)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3-15页 |
1.网络依赖的含义 | 第13-15页 |
2.行为矫正 | 第15页 |
3.个案社会工作 | 第15页 |
(二)相关的介入模式 | 第15-16页 |
1.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| 第15-16页 |
2.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| 第16页 |
三、青少年网络依赖行为的问卷调查及其成因分析 | 第16-24页 |
(一)问卷设计 | 第16-17页 |
(二)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| 第17-20页 |
1.网络依赖行为的基本状况 | 第17页 |
2.网络依赖行为的特征分析 | 第17-18页 |
3.网络依赖行为的表现方式分析 | 第18-19页 |
4.网络依赖行为的不良影响分析 | 第19-20页 |
(三)青少年网络依赖行为的成因分析 | 第20-24页 |
1.个体因素 | 第20-22页 |
2.环境因素 | 第22-24页 |
四、探析个案社会工作在青少年网络依赖行为矫正中的介入 | 第24-41页 |
(一)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4页 |
(二)单亲家庭青少年网络依赖行为矫正的个案工作程序 | 第24-32页 |
1.接案与建立关系 | 第24-25页 |
2.资料收集 | 第25页 |
3.问题判断 | 第25页 |
4.服务模式 | 第25-26页 |
5.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| 第26-27页 |
6.服务计划的实施 | 第27-30页 |
7.结案与评估以及后续跟进服务 | 第30-31页 |
8.介入的前测和后测对比分析 | 第31页 |
9.工作反思 | 第31页 |
10.个案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依赖行为矫正的有效性分析 | 第31-32页 |
(三)以家庭为焦点的青少年网络依赖行为矫正的个案工作程序 | 第32-41页 |
1.接案与建立关系 | 第32页 |
2.资料收集 | 第32-33页 |
3.问题判断 | 第33-34页 |
4.服务模式 | 第34页 |
5.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| 第34-35页 |
6.服务计划的实施 | 第35-39页 |
7.结案与评估以及后续跟进服务 | 第39页 |
8.介入的前测和后测对比分析 | 第39-40页 |
9.工作反思 | 第40页 |
10.个案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依赖行为矫正的有效性分析 | 第40-41页 |
五、结论 | 第41-43页 |
(一)社会工作介入网络依赖行为矫正的反思 | 第41-42页 |
1.对单亲家庭网络依赖行为矫正的社会工作反思 | 第41页 |
2.以家庭为焦点的网络依赖行为矫正的社会工作反思 | 第41-42页 |
(二)社会工作介入网络依赖行为矫正的展望 | 第42-43页 |
1.对单亲家庭网络依赖行为矫正的社会工作展望 | 第42页 |
2.以家庭为焦点的网络依赖行为矫正的社会工作展望 | 第42-43页 |
注释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5页 |
附录 | 第45-51页 |
附录1:青少年网络依赖行为的调查问卷 | 第45-47页 |
附录2:调查问卷网络依赖行为赋分界定标准 | 第47-48页 |
附录3:调查问卷统计表 | 第48-50页 |
附录4:访谈提纲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