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想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3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页 |
1.4 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震惊损害概述 | 第13-18页 |
2.1 震惊损害的涵义 | 第13-14页 |
2.2 第三人震惊损害的性质 | 第14-16页 |
2.2.1 直接损害说 | 第14-15页 |
2.2.2 间接损害说 | 第15-16页 |
2.2.3 精神损害主体范围说 | 第16页 |
2.3 小结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外国法中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 | 第18-28页 |
3.1 英国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制度 | 第18-20页 |
3.1.1 英国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 | 第18-19页 |
3.1.2 英国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制度具体规定 | 第19-20页 |
3.2 美国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制度 | 第20-25页 |
3.2.1 美国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沿革 | 第20-22页 |
3.2.2 美国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制度具体规定 | 第22-25页 |
3.3 德国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制度 | 第25-26页 |
3.4 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四章 未来我国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想 | 第28-41页 |
4.1 目前我国第三人震惊损害的法律现状 | 第28-29页 |
4.2 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制度的合理性论证 | 第29-30页 |
4.3 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制度的合法性论证 | 第30-32页 |
4.4 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的责任构成 | 第32-37页 |
4.4.1 一般的构成要件 | 第32-35页 |
4.4.2 特殊的构成要件 | 第35-37页 |
4.5 震惊损害赔偿的证明 | 第37-38页 |
4.6 第三人震惊损害赔偿抚慰金的计算 | 第38-39页 |
4.7 小结 | 第39-41页 |
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