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论文--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--机械传动机构论文--啮合传动论文--齿轮及齿轮传动论文

渐开线齿轮与双圆弧齿轮传动效率的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3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8-9页
    1.2 齿轮传动效率的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-12页
    1.5 本文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第12-13页
第二章 齿轮的基本齿廓特点和啮合条件第13-27页
    2.1 渐开线齿廓的形成和特点第13-14页
    2.2 渐开线齿廓啮合传动的特性第14-15页
    2.3 双圆弧齿廓的形成第15-17页
    2.4 渐开线齿轮的必要啮合条件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一对渐开线齿轮的连续啮合条件第18-19页
    2.5 双圆弧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第19-22页
    2.6 齿轮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第22-23页
    2.7 双圆弧齿轮的跑合特性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压力角对圆弧齿轮跑合性能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凹凸弧圆心移距量对跑合性能的影响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7.3 凹凸弧半径和半径差对跑合性能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2.8 中心距误差对圆弧齿轮传动的影响第25页
    2.9 本章小结第25-27页
第三章 齿轮传动效率的分析第27-41页
    3.1 渐开线齿轮传动的重合度第27-29页
    3.2 渐开线齿轮传动重合度的影响因素第29-30页
    3.3 双圆弧齿轮的重合度第30-32页
    3.4 各参数对双圆弧齿轮传动重合度的影响第32-34页
    3.5 双圆弧齿轮重合度的另一种计算方法第34-37页
    3.6 计算双圆弧齿轮传动重合度的实例第37-38页
    3.7 齿轮传动的滑动率第38-40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四章 渐开线齿轮传动效率的研究第41-53页
    4.1 渐开线齿轮啮合效率公式的推导第41-44页
    4.2 齿轮传动效率公式的计算第44-47页
    4.3 渐开线齿轮的瞬时传动效率第47页
    4.4 节点与啮合点间的距离对瞬时传动效率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4.5 从动轮齿数对瞬时传动效率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4.6 传动比对瞬时传动效率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4.7 轴颈与轴承间的摩擦角对瞬时传动效率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五章 双圆弧齿轮传动效率的研究第53-62页
    5.1 圆弧齿轮的啮合方式第53页
    5.2 双圆弧齿轮的瞬时传动效率公式第53-54页
    5.3 双圆弧齿轮的各参数对效率的影响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啮合点与节点间的距离对瞬时效率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从动轮齿数对瞬时效率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传动比对瞬时效率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轴颈与轴承之间的摩擦角对瞬时效率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 5.4 双圆弧齿轮传动效率与渐开线齿轮传动效率的比较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啮合点到节点的距离变化时齿轮传动效率的比较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从动轮齿数变化时齿轮传动效率的比较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传动比变化时齿轮传动效率的比较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摩擦角变化时齿轮传动效率的比较第60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0-62页
结论与展望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5页
致谢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等高齿对数螺旋锥齿轮共轭理论研究
下一篇:QRJ-150型空压机曲轴断裂失效分析与结构改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