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选题缘由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3.1 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1.3.2 实践意义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教学反思的研究综述 | 第13-29页 |
2.1 国内外教学反思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2.1.1 国外研究 | 第14-15页 |
2.1.2 国内研究 | 第15页 |
2.2 教学反思实践的内涵 | 第15-17页 |
2.2.1 反思的内涵 | 第15-16页 |
2.2.2 教学反思的内涵 | 第16-17页 |
2.3 教学反思实践的研究 | 第17-22页 |
2.3.1 教学反思的水平 | 第17-19页 |
2.3.2 教学反思的方式 | 第19-20页 |
2.3.3 教学反思的过程 | 第20-21页 |
2.3.4 教师反思的类别 | 第21-22页 |
2.4 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2.5 研究问题 | 第23页 |
2.6 核心概念的界定 | 第23-25页 |
2.6.1 反思 | 第23-24页 |
2.6.2 教学反思 | 第24-25页 |
2.6.3 四种不同类型的教师 | 第25页 |
2.7 教学反思的理论基础 | 第25-26页 |
2.7.1 元认知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7.2 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 | 第26页 |
2.7.3 情境性认知理论 | 第26页 |
2.8 研究设计 | 第26-29页 |
2.8.1 研究框架 | 第26-27页 |
2.8.2 研究内容 | 第27页 |
2.8.3 研究方法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关于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| 第29-46页 |
3.1 调查目的 | 第29页 |
3.2 研究对象 | 第29页 |
3.3 调查工具的设计 | 第29-31页 |
3.3.1 调查问卷的编制 | 第29-30页 |
3.3.2 访谈提纲的编制 | 第30页 |
3.3.3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| 第30-31页 |
3.4 调查过程 | 第31-33页 |
3.4.1 调查对象 | 第31-32页 |
3.4.2 调查程序 | 第32-33页 |
3.5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33-44页 |
3.5.1 关于教学反思意识分析 | 第33-35页 |
3.5.2 关于教学反思水平分析 | 第35-37页 |
3.5.3 关于教学反思策略分析 | 第37-42页 |
3.5.4 教学反思内容的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5.5 教学反思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6 调查结论 | 第44-46页 |
第4章 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行动研究 | 第46-52页 |
4.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| 第46-49页 |
4.1.1 计划(对平行四边形性质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计划) | 第46页 |
4.1.2 行动(教学实施) | 第46-48页 |
4.1.3 反馈 | 第48页 |
4.1.4 反思 | 第48-49页 |
4.2 无理方程 | 第49-52页 |
4.2.1 计划(对无理方程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计划) | 第49页 |
4.2.2 行动(教学实施) | 第49-51页 |
4.2.3 反馈 | 第51页 |
4.2.4 反思 | 第51-52页 |
第5章 关于中学数学教师实施教学反思的建议与对策 | 第52-55页 |
5.1 社会方面 | 第52页 |
5.2 学校方面 | 第52-53页 |
5.3 数学教师方面 | 第53-55页 |
5.3.1 教师自身要形成教学反思的意识 | 第53-54页 |
5.3.2 教师自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| 第54-55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6.1 结论 | 第55页 |
6.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附录A 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调查问卷 | 第59-62页 |
附录B 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访谈提纲 | 第62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