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1-20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(一)理论意义 | 第12页 |
(二)实践意义 | 第12页 |
三、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2-13页 |
(一)学困生 | 第12-13页 |
(二)英语学困生 | 第13页 |
四、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(一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(二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(三)国内外研究的启示 | 第16页 |
五、理论基础 | 第16-18页 |
(一)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7页 |
(二)归因理论 | 第17-18页 |
六、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| 第18-20页 |
(一)研究的思路 | 第18页 |
(二)研究的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 | 第20-27页 |
一、调查过程 | 第20-22页 |
(一)编制调查问卷 | 第20页 |
(二)查阅学生成绩档案 | 第20页 |
(三)展开问卷调查 | 第20页 |
(四)访谈 | 第20页 |
(五)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| 第20-22页 |
1.初中英语学困生性别差异调查 | 第20-21页 |
2.年级越高,学困生人数就越多 | 第21-22页 |
二、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具体表现 | 第22-23页 |
(一)懒散型 | 第22页 |
(二)恐惧型 | 第22-23页 |
(三)逆反型 | 第23页 |
(四)随意型 | 第23页 |
三、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现状 | 第23-27页 |
(一)识记单词方面 | 第24页 |
(二)语法学习方面 | 第24-25页 |
(三)听力学习方面 | 第25页 |
(四)英语写作方面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| 第27-41页 |
一、学生自身因素 | 第27-32页 |
(一)学习动机不强 | 第27-28页 |
(二)学习方法缺乏科学性 | 第28-30页 |
(三)学习兴趣不浓厚 | 第30-31页 |
(四)学习习惯不良 | 第31-32页 |
二、教师因素 | 第32-33页 |
(一)教师的责任心不强 | 第32页 |
(二)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| 第32-33页 |
(三)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新 | 第33页 |
三、家庭因素 | 第33-35页 |
(一)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| 第34-35页 |
(二)家庭变故 | 第35页 |
(三)父母教育观点不一致 | 第35页 |
四、典型案例分析 | 第35-41页 |
(一)学习动机不强型 | 第35-38页 |
(二)学习方法不科学 | 第38-41页 |
第三章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| 第41-51页 |
一、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| 第41-44页 |
(一)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| 第41页 |
(二)科学设置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| 第41-42页 |
(三)有效激活学困生学习英语兴趣 | 第42页 |
(四)培养学困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| 第42-44页 |
二、教师的转变 | 第44-48页 |
(一)共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| 第44-46页 |
(二)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| 第46-48页 |
(三)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| 第48页 |
三、加强家校合作 | 第48-51页 |
(一)设立合理的期望值 | 第49页 |
(二)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| 第49-50页 |
(三)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| 第50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附录A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