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生物论文

基于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“同课异构”的案例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引言第8-9页
1 研究概述第9-14页
    1.1 国外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的必要性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的可行性第14页
2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课异构理论依据第14-22页
    2.1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最近发展区理论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建构主义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 2.2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几个基本阶段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第17-18页
    2.3 同课异构的理论分析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同课异构的涵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同课异构的操作模式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同课异构的开展方式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1 专家型教师引领的同课异构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2 校际间的同课异构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3 校本教研中的同课异构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4 师徒结对式的同课异构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.3.5 学科竞赛式的同课异构第22页
3 基于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课异构的调查研究第22-34页
    3.1 研究对象第22-23页
    3.2 问卷调查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问卷调查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半结构式访谈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数理统计法第23页
    3.3 调查结果第23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问卷调查内容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教师问卷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访谈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访谈的内容与结果第31-33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33-34页
4 基于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课异构的教学案例分析第34-65页
    4.1 研究案例的来源和选择第34页
    4.2 研究过程:案例教学同课异构比较第34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学科竞赛中的同课异构——《细胞的衰老和凋亡》第34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 教学流程的比较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 教法和学法比较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3 教学过程再现比较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4 小结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专家引领的同课异构——《群落的结构和演替》第42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1 不同学校教师分别进行授课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2 授课教师说课及反思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3 专家评课及授课优化建议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4 小结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优质课比赛中的同课异构第50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1 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》同课异构案例比较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3.2 《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》同课异构案例比较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单人同课异构——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》第57-62页
    4.3 同课异构活动后访谈第62-63页
    4.4 研究结论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同课异构活动更新了生物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,提高了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素养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同课异构活动搭建了生物教学有效沟通的平台,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同课异构活动更加注重以学定教的理念,完善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同课异构活动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同课异构活动强化了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,加快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第64-65页
5 基于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课异构活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第65-68页
    5.1 同课异构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对同课异构活动认识不足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对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学资源的内化不够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教师课后反思意识淡薄第65-66页
    5.2 同课异构活动实施的优化策略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学校领导给以重视,提供有效平台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树立教师专业终身发展的理念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开发视频课例同课异构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强化同课异构活动反思第67-68页
6 结语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1页
附录第71-90页
攻读学位期间成果第90-91页
致谢第91-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西南联大的学术交流研究
下一篇:高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对科学思维建构的有效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