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1.1 课题的来源、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课题的来源 | 第11页 |
1.1.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纳米银的应用和环境效应研究 | 第12-16页 |
1.2.1 纳米银的发展与应用 | 第12-14页 |
1.2.2 纳米银的环境效应及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 苯酚的应用和环境效应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3.1 苯酚的应用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.2 苯酚的环境效应及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4 纳米材料与有机物复合污染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1.4.1 不同纳米材料复合污染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4.2 纳米材料与有机物复合污染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1.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1-24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| 第24-33页 |
2.1 反硝化细菌的培养及活性检测 | 第24-26页 |
2.1.1 反硝化细菌的传代与培养 | 第24-25页 |
2.1.2 反硝化细菌性能检测 | 第25-26页 |
2.2 纳米银的制备与表征 | 第26-29页 |
2.2.1 纳米银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2.2.2 纳米银的表征 | 第27-29页 |
2.3 实验分析项目及方法 | 第29-33页 |
2.3.1 活性氧(ROS)的检测方法 | 第29-30页 |
2.3.2 培养基成分常规检测项目及方法 | 第30页 |
2.3.3 蛋白质的检测方法 | 第30页 |
2.3.4 硝酸盐还原酶(NR)和亚硝酸盐还原酶(NIR)的检测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3.5 乳酸脱氢酶(LDH)的检测方法 | 第31页 |
2.3.6 培养基中挥发酸含量的检测 | 第31-32页 |
2.3.7 培养基中Ag和苯酚含量的检测 | 第32页 |
2.3.8 细菌样品透射电镜(TEM)的预处理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纳米银短期暴露对反硝化菌的影响 | 第33-64页 |
3.1 纳米银对细菌反硝化活性的影响 | 第33-37页 |
3.1.1 纳米银对细菌NO_3~--N还原能力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1.2 纳米银对细菌NO_2~--N还原能力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1.3 纳米银对细菌有机物代谢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3.2 温度对纳米银反硝化抑制效应的影响研究 | 第37-41页 |
3.2.1 温度对细菌NO_3~--N还原能力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2.2 温度对细菌有机物代谢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3.3 PH对纳米银反硝化抑制效应的影响研究 | 第41-46页 |
3.3.1 pH对细菌NO_3~--N还原能力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3.3.2 pH对细菌有机物代谢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3.4 纳米银与银离子对细菌反硝化的影响对比 | 第46-51页 |
3.4.1 纳米银与银离子对细菌NO_3~--N还原能力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3.4.2 纳米银与银离子对细菌NO_2~--N还原能力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3.4.3 纳米银毒性与银离子的关系分析 | 第50-51页 |
3.5 纳米银对细菌反硝化活性影响机制研究 | 第51-62页 |
3.5.1 培养基中AgNPs与细菌的聚合行为 | 第51-52页 |
3.5.2 透射电镜分析 | 第52-57页 |
3.5.3 纳米银对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3.5.4 纳米银对细菌关键酶活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3.5.5 纳米银对细菌活性氧(ROS)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3.5.6 细菌活性氧(ROS)的恢复实验研究 | 第61-6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4章 苯酚短期暴露对反硝化菌的影响 | 第64-82页 |
4.1 苯酚对细菌反硝化活性的影响 | 第64-69页 |
4.1.1 苯酚对细菌NO_3~--N还原能力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4.1.2 苯酚对细菌NO_2~--N还原能力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4.1.3 苯酚对细菌有机物代谢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4.2 温度对苯酚反硝化抑制效应的影响研究 | 第69-72页 |
4.2.1 温度对细菌NO_3~--N还原能力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4.2.2 温度对细菌有机物代谢的影响 | 第70-72页 |
4.3 PH对苯酚反硝化抑制效应的影响研究 | 第72-75页 |
4.3.1 pH对细菌NO_3~--N还原能力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4.3.2 pH对细菌有机物代谢的影响 | 第73-75页 |
4.4 苯酚对反硝化活性影响机制研究 | 第75-81页 |
4.4.1 透射电镜分析 | 第75-77页 |
4.4.2 苯酚对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| 第77-78页 |
4.4.3 苯酚对细菌关键酶活的影响 | 第78-80页 |
4.4.4 苯酚对细菌活性氧(ROS)的影响 | 第80-8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5章 纳米银与苯酚复合效应及机制研究 | 第82-94页 |
5.1 纳米银与苯酚的吸附作用 | 第82-84页 |
5.2 苯酚对纳米银抑制效应的影响 | 第84-87页 |
5.2.1 苯酚与纳米银对细菌NO_3~--N还原能力的影响 | 第84-85页 |
5.2.2 苯酚与纳米银复合对细菌有机物代谢的影响 | 第85-87页 |
5.3 苯酚对纳米银抑制反硝化机制的影响 | 第87-90页 |
5.3.1 纳米银与苯酚复合对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| 第87-88页 |
5.3.2 纳米银与苯酚复合对细菌活性氧(ROS)的影响 | 第88-89页 |
5.3.3 纳米银与苯酚复合对细菌关键酶活的影响 | 第89-90页 |
5.4 纳米银与苯酚复合作用的效应评价 | 第90-9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2-94页 |
结论 | 第94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104-106页 |
致谢 | 第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