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学校管理论文

我国地方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--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

摘要第9-11页
Abstract第11-12页
1 导论第13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20页
    1.5 创新与不足第20-21页
2 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相关理论第21-26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就业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就业政策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第21-22页
    2.2 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的理论依据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凯恩斯就业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政府干预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劳动力供求理论第23页
    2.3 大学生就业政策评估及分析架构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大学生就业政策评估要素第24-26页
3 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及现状第26-33页
    3.1 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演变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统包统分政策阶段(新中国成立—20世纪80年代中)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供需见面、双向选择政策阶段(20世纪80年代中—90年代初)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自主择业、政府促进政策阶段(20世纪90年代初—现在)第27页
    3.2 当前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内容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就业供给促进方面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就业需求促进方面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就业市场匹配促进方面第30-31页
    3.3 当前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特点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发展性和时效性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针对性和地域性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公共性和综合性第31-33页
4 长沙市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内容及其效应评估第33-47页
    4.1 长沙市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内容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就业供给促进政策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就业需求促进政策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就业市场匹配促进政策第34页
    4.2 长沙市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调查问卷的回收与基本信息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4.3 长沙市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效应评估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就业供给促进政策评估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就业需求促进政策评估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就业市场匹配政策评估第41-44页
    4.4 长沙市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诊断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就业供给促进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就业需求促进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就业市场匹配促进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45-47页
5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政策措施与启示第47-51页
    5.1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供给政策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需求政策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匹配的政策第49-50页
    5.2 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启示第50-51页
6 我国地方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完善建议第51-57页
    6.1 调整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总体思路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调整大学生就业工作模式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建立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体系第51页
    6.2 完善大学生就业供给促进政策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,强化大学生就业能力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重视就业工作,推进政策宣传第53页
    6.3 完善大学生就业需求促进政策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发展地区经济,健全基层就业保障机制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完善大学生就业财税优惠政策,发挥信贷保险功能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,优化创业环境第54-55页
    6.4 完善大学生就业供求匹配促进政策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服务水平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环境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健全大学生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第56-57页
7 结论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1页
附录第61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群体微博舆情的分析及引导
下一篇:基于虚拟实验室的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