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行政法论文--公安管理法令论文

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建设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主要概念界定第11-12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14-15页
    1.5 基本理论第15-17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结第17-18页
第二章 武警部队处突预警体系学理分析第18-26页
    2.1 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的构成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预警体系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预警体系的基本功能及预警过程的阶段划分第20-21页
    2.2 预警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应把握的因素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大数据分析获取预警信息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预警体系中的人本因素第23-24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4-26页
第三章 武警部队处突预警体系现状、存在问题及原因第26-39页
    3.1 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体系现状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当前武警部队处突预警体系基本结构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预警管理体制特点:部队与地方党委政府双重领导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预警通信渠道特点:依托内部三级网获取传递信息第28-29页
    3.2 预警不及时导致严重后果的典型事例及分析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2014年12月 31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2008年11月 17日甘肃陇南拆迁户集体上访事件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2004年2月 5 日北京密云彩虹桥特大踩踏伤亡事件第32-33页
    3.3 当前武警部队处突预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信息沟通不顺畅,疲于被动应战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预案体系不完善,不能与时俱进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技术装备不到位,预警信息获取手段不足第35页
    3.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情报分析和预判能力建设不足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预警工作受现实条件的制约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侦查器材物资和高素质专业人员储备不足第37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7-39页
第四章 构建武警部队处突预警体系的对策分析第39-49页
    4.1 加强和完善预案体系建设第39-41页
    4.2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,充实预警情报工作队伍第41-42页
    4.3 加强处置行动技术保障,增强预警信息获取能力第42-43页
    4.4 做好大数据分析,及时高效获取预警信息第43-46页
    4.5 预警体系建设应把握的主要环节第46-47页
    4.6 强化相关力量预警情报共享机制第47-48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结论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附件第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网购消费者权益保护
下一篇:东莞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对策研究--以东莞裕元鞋厂罢工事件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