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移动通信论文

典型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影响模型化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局限性第11-13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13-14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结构安排第14-15页
第二章 移动通信及移动通信基站第15-25页
    2.1 移动通信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蜂窝移动通信第19-20页
    2.2 移动通信基站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基站电磁辐射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站天线的架设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电磁辐射区场的划分第22-2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第三章 电波传播理论及场强计算第25-40页
    3.1 电波传播概述第25-26页
    3.2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第26-27页
    3.3 电磁波的反射第27-29页
    3.4 电磁波的绕射分析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电波绕射概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建筑物尖劈绕射分析第30-33页
    3.5 建筑物平台对基站天线辐射影响模型化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3.6 坐标系的建立与电场的相互变换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坐标系的建立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场强转换第36-38页
    3.7 场点场强的计算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3.8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四章 射线跟踪法及其加速技术第40-55页
    4.1 射线跟踪法的分类第40-41页
    4.2 射线跟踪法加速技术研究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遮挡判定简化技术(空间分区技术)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路径寻迹效率提升技术(枕形法和镜像法)第42-43页
    4.3 反向射线跟踪法(镜像法)电波路径的寻迹和有效性判定第4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直射波有效路径的寻迹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一次反射波有效路径的寻迹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一次绕射波有效路径寻迹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二次反射波有效路径寻迹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二次绕射波有效路径寻迹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一次反射+一次绕射组合波有效路径寻迹第52-5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4-55页
第五章 典型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分析第55-81页
    5.1 实际基站天线方向函数的拟合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实际基站天线介绍及其拟合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天线下倾角对电磁辐射的影响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5.2 基站天线自由空间辐射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5.3 典型移动通信环境建模第60页
    5.4 郊区空旷环境电磁建模及场强分析第60-63页
    5.5 城市密集建筑物环境电磁建模及场强分析第63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电波传播有效路径寻迹及场强求解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选频场场强计算及WirelessInsite数据验证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建筑物材料特性对电波传播特性影响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建筑物墙面/尖劈对电波传播特性影响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有无直射波作用下终端场强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5.6 实际计算方法应用到经典模型的验证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雅典简化市区计算模型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某小区计算模型第78-80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80-81页
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1-83页
    6.1 全文总结第81页
    6.2 后续工作展望第81-83页
致谢第83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7页
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7-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和PSO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研究
下一篇:多视点加深度立体视频的预测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