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试验论文--参数测定的仪器及技术论文

汽车中频NVH高效高精度计算理论与方法

摘要第5-8页
Abstract第8-11页
目录第12-17页
第1章 绪论第17-3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1.2 汽车振动噪声分析及研究进展第18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声学的有限元数值计算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有限元数值计算误差控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稳定有限元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多尺度有限元方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间断有限元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边界元法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7 其他基于单元的数值方法介绍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8 无网格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9 混合统计能量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0 基于梯度光滑有限元技术的计算声学进展第27-28页
    1.3 汽车振动噪声分析及存在的问题第28-30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内容第30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基于汽车中频振动噪声问题的解决思路的提出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梯度光滑有限元技术的进展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离散模型质量系统改进及声固耦合技术进展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本文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第34-38页
第2章 振动噪声理论研究及两种数值改进模型第38-6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8-39页
    2.2 声学的有限元单元法的误差分析及改进模型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声学的Helmholtz方程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Helmholtz方程的Galerkin弱形式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有限元数值计算误差及控制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声学仿真误差及两种改进模型的提出第42-44页
    2.3 基于梯度光滑有限元的声学数值改进模型第44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于声学光滑伽辽金形式的推导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一维声学梯度光滑有限元的构造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一维声学梯度光滑有限元的数值波数及误差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梯度光滑有限元的声学误差控制第49-54页
    2.4 基于质量重构的声学数值改进模型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基于质量重构有限元计算声学的推导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一维质量重构有限元的数值波数及误差第55-57页
    2.5 基于离散模型的中频NVH改进方法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、基于离散模型的刚度系统改进方法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、基于离散模型的质量系统改进方法第58-59页
    2.6 数值算例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、声学误差及收敛性分析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、特征值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2.7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总结第64-66页
第3章 汽车振动噪声的梯度光滑有限元研究第66-14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66-67页
    3.2 基于改进的点光滑的有限元的声学分析第67-8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于点光滑的声学构造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点光滑的声学色散误差分析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改进的基于点光滑有限元的声学及误差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基于改进的点梯度光滑有限元的色散误差分析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具有Neumann边界条件的二维声学问题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某轿车的车内声场分析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发动机舱声学分析第82-84页
    3.3 基于二维边光滑有限元的声学及误差分析第84-10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基于边光滑有限元的声学构造(ES-FEM)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基于边光滑的声学色散误差分析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基于边光滑的声学色散误差数值分析第89-9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基于不同拓扑网格的ES-FEM的色散误差分析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具有Neumann边界条件的二维声学问题第96-10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声学传播的时域动态分析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汽车消声器传递损失分析第106-108页
    3.4 三维基于面光滑的有限元的振动分析第108-11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基于梯度光滑有限元的四面体单元研究现状第10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振动力学概述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三维面光滑有限元(FS-FEM)的构造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三维面光滑有限元的振动离散方程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三维梁的自由模态分析第112-11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汽车空调压缩机安装支架的振动分析第116-118页
    3.5 三维面光滑的有限元的声学分析第118-12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基于面的梯度光滑有限元(FS-FEM)的声学分析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发动机舱的噪声分布预测第119-121页
    3.6 三维基于边光滑的有限元的振动分析(ES-T-FEM)第121-13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三维边光滑有限元(ES-T-FEM)的构造第121-12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三维边光滑有限元(ES-T-FEM)振动离散方程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分片试验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三维悬臂梁的动态性能分析第125-12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5 汽车空调压缩机的支架振动分析第129-131页
    3.7 三维基于四面体边光滑有限元的声学分析第131-143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基于边的梯度光滑有限元(ES-T-FEM)的声学分析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具有Dirichlet边界条件的三维问题分析第133-137页
        3.7.4 具有Neumann边界条件的三维问题分析第137-139页
        3.7.5 某轿车的三维声腔问题计算分析第139-143页
    3.8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总结第143-145页
第4章 汽车声学的质量重构有限元研究第145-185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145-146页
    4.2 基于三角形单元的质量重构有限元声学分析第146-1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基于三角形单元的质量重构有限元的构造第146-1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MR-FEM的声学色散误差理论分析第149-1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MR-FEM的声学色散误差数值分析第152-1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管道声学分析第153-1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某MPV车型的声学数值分析第158-160页
    4.3 基于三角形的质量重构光滑有限元声学分析第160-16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基于质量重构的ES-FEM色散误差理论分析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基于质量重构的ES-FEM色散误差数值分析第162-1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具有Neumann边界条件的L-形声腔分析第163-1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某SUV车型的频率响应函数分析第165-167页
    4.4 基于四边形的质量重构分区光滑有限元(MR-SFEM)声学分析第167-18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基于四边形的质量重构分区光滑有限元(MR-SFEM)的构造第167-17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MR-SFEM色散误差理论分析第170-17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MR-SFEM色散误差数值分析第173-17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具有Dirichlet边界条件的二维声场分析第174-1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具有Neumann边界条件的二维声场分析第178-18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某轿车的声学分析第180-183页
    4.5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总结第183-185页
第5章 汽车结构-声场耦合振动噪声分析第185-218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185-186页
    5.2 结构声学耦合系统有限元离散方程第186-188页
    5.3 结构域光滑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88-1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板的运动学方程第188-19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离散剪切间隙方法的构造(“Discrete Shear Gap”,DSG)第190-1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基于边光滑的板单元构造第192-193页
    5.4 基于ES-FEM/FEM耦合的结构声学耦合分析第193-19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基于结构声学分析的ES-FEM/FEM构造第193-19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带柔性板的圆柱声腔结构分析第194-19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某车型汽车乘员舱与顶盖的耦合问题分析第196-198页
    5.5 基于ES-/FS-FEM耦合的结构声学分析第198-20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基于结构声学分析的ES-/FS-FEM构造第198-19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带柔性板的三维板-声腔耦合模型分析第199-20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某轿车的前隔板与声腔耦合分析第201-204页
    5.6 基于耦合ES-FEM的结构声学分析第204-210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基于结构声学分析的耦合ES-FEM构造第204-20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带柔性板的三维板-声腔耦合模型分析第205-20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某轿车汽车前围板和声场的耦合分析第208-210页
    5.7 基于ES-FEM/BEM耦合的结构声学分析第210-217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基于流体域的边界元方程第210-212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基于耦合ES-FEM/BEM的结构声学耦合分析第212-213页
        5.7.3 柔性薄板与三维声腔耦合的模型分析第213-215页
        5.7.4 某微车顶盖与声腔的耦合特性分析第215-217页
    5.8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总结第217-218页
第6章 汽车振动与噪声的试验验证第218-231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218页
    6.2 汽车空调压缩机支架的振动测试分析第218-22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结构模态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第218-21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试验结果验证第219-220页
    6.3 某轿车的声腔模态测试分析第220-22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声学模态测试方法与测试系统第221-22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试验结果验证第222-223页
    6.4 某微车的车内声固耦合噪声测试分析第223-229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试验测试方法与测试系统第224-22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试验结果验证第225-229页
    6.5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总结第229-231页
结论与展望第231-234页
参考文献第234-245页
致谢第245-247页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和已投稿的学术论文目录第247-250页
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和已申报的专利目录第250-251页
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课题第251页

论文共2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多代理理论的微电网分布式优化控制方法研究
下一篇: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与结构疲劳损伤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