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缩略词表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0页 |
1 玫瑰的概述 | 第11-13页 |
1.1 玫瑰种质资源及其分布 | 第11-12页 |
1.1.1 国外主要品种 | 第11-12页 |
1.1.2 国内主要品种 | 第12页 |
1.2 玫瑰的应用价值 | 第12-13页 |
1.2.1 观赏价值 | 第12页 |
1.2.2 经济价值 | 第12-13页 |
1.2.3 药用价值 | 第13页 |
1.2.4 食用价值 | 第13页 |
2 2-苯乙醇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2.1 1-苯乙醇结构及功能 | 第13-15页 |
2.1.1 2-苯乙醇概述 | 第13-14页 |
2.1.2 2-苯乙醇功能用途 | 第14-15页 |
2.2 2-苯乙醇提取与合成 | 第15-16页 |
2.2.1 化学合成 | 第15页 |
2.2.2 微生物转化法 | 第15页 |
2.2.3 物理提取法 | 第15-16页 |
2.3 2-苯乙醇在植物体内合成现状概述 | 第16-18页 |
2.3.1 番茄中2-苯乙醇合成 | 第16页 |
2.3.2 葡萄中2-苯乙醇合成 | 第16页 |
2.3.3 月季和大马士革蔷薇中2-苯乙醇合成 | 第16-18页 |
2.4 2-苯乙醇研究前景与展望 | 第18页 |
3 选题的依据及目的意义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玫瑰2-苯乙醇合成相关基因RrAADC和RrPAR的克隆 | 第20-3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2页 |
1.1 材料 | 第20-22页 |
1.1.1 植物材料 | 第20页 |
1.1.2 生化试剂 | 第20页 |
1.1.3 主要仪器 | 第20-21页 |
1.1.4 常用试剂的配制 | 第21-22页 |
2 试验方法 | 第22-27页 |
2.1 玫瑰总RNA的提取 | 第22页 |
2.2 总RNA的纯化 | 第22-23页 |
2.3 玫瑰RrAADC和RrPAR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| 第23-27页 |
2.3.1 引物设计 | 第23页 |
2.3.2 玫瑰RrAADC和RrPAR基因的3’端同源片段克隆的RACE反应 | 第23-25页 |
2.3.2.1 反转录反应 | 第23-24页 |
2.3.2.2 套式PCR反应 | 第24-25页 |
2.3.3 5'RACE PCR扩增 | 第25-26页 |
2.3.3.1 反转录反应 | 第25页 |
2.3.3.2 PCR扩增反应 | 第25-26页 |
2.3.4 PCR扩增产物的克隆与鉴定 | 第26-27页 |
2.3.4.1 PCR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| 第26页 |
2.3.4.2 PCR产物的连接、转化、扩大培养 | 第26-27页 |
2.3.4.3 重组质粒的提取 | 第27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2页 |
3.1 RrAADC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1.1 RrAADC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 | 第27-28页 |
3.1.2 RrADC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其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2 RrPAR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2.1 RrPAR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 | 第30页 |
3.2.2 RrPAR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其分析 | 第30-32页 |
4 讨论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玫瑰RrAADC和RrPAR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| 第33-4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9页 |
1.1 材料 | 第33-35页 |
1.1.1 植物材料 | 第33-34页 |
1.1.2 主要试剂 | 第34页 |
1.1.3 主要仪器 | 第34-35页 |
1.2 方法 | 第35-39页 |
1.2.1 总RNA的提取 | 第35页 |
1.2.2 总RNA的纯化 | 第35页 |
1.2.3 引物设计 | 第35页 |
1.2.4 反转录反应 | 第35-36页 |
1.2.5 RT-PCR反应 | 第36页 |
1.2.6 Real-Time PCR反应 | 第36-37页 |
1.2.7 Real Time PCR数据分析的方法 | 第37-38页 |
1.2.8 芳香成分分析 | 第38页 |
1.2.8.1 HS-SPME取样 | 第38页 |
1.2.8.2 GC-MS分析 | 第38页 |
1.2.9 2-苯乙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| 第38-39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9-41页 |
2.1 玫瑰花不同发育时期RrAADC和RrPAR基因的表达分析 | 第39-40页 |
2.2 玫瑰花器官不同部位中RrAADC和RrPAR基因的表达分析 | 第40-41页 |
3 讨论 | 第41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0页 |
已登录基因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