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8-15页 |
1.1 枯草芽孢杆菌简介 | 第9页 |
1.2 枯草芽孢杆菌中核黄素合成途径及代谢调节 | 第9-13页 |
1.2.1 枯草芽孢杆菌中核黄素生物合成途径 | 第9-11页 |
1.2.2 枯草芽孢杆菌中核黄素操纵子结构 | 第11-12页 |
1.2.3 枯草芽孢杆菌中核黄素合成的调节 | 第12-13页 |
1.2.4 枯草芽孢杆菌过量积累核黄素的原因 | 第13页 |
1.3 B. subtilis 强 RBS 稳定 mRNA 的机制 | 第13页 |
1.4 核黄素的生产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5 本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5-34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15-21页 |
2.1.1 质粒和菌株 | 第15-16页 |
2.1.2 PCR 引物 | 第16-17页 |
2.1.3 主要药品 | 第17-19页 |
2.1.4 主要试剂 | 第19页 |
2.1.5 培养基配方 | 第19-20页 |
2.1.6 仪器 | 第20-21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1-34页 |
2.2.1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 | 第21-23页 |
2.2.2 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的提取 | 第23-24页 |
2.2.3 E. Coli(DH5α)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24页 |
2.2.4 E. coli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| 第24-25页 |
2.2.5 B. subtilis 的 Spizizen 转化 | 第25页 |
2.2.6 PCR 扩增目的 DNA 片段 | 第25-27页 |
2.2.7 融合 PCR | 第27-30页 |
2.2.7.1 一步法融合 PCR | 第27-28页 |
2.2.7.2 两步法融合 PCR | 第28-30页 |
2.2.8 PCR 片段和酶切片段的回收 | 第30-32页 |
2.2.8.1 PCR 产物的纯化回收 | 第30-31页 |
2.2.8.2 PCR 产物的胶回收 | 第31-32页 |
2.2.8.3 DNA 片段的酶切和连接 | 第32页 |
2.2.8.4 DNA 片段和载体的连接 | 第32页 |
2.2.9 菌种保藏 | 第32页 |
2.2.10 菌株的摇瓶发酵实验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 | 第34-53页 |
3.1 核黄素缺陷菌株的构建 | 第34-40页 |
3.1.1 重组片段的构建 | 第34-36页 |
3.1.2 转化及核黄素缺陷株的筛选 | 第36页 |
3.1.3 rib 操纵子表达元件的改造 | 第36-37页 |
3.1.4 rib 操纵子表达元件的改造方案 | 第37页 |
3.1.5 rib 操纵子改造片段的构建 | 第37-39页 |
3.1.6 测定 rib 操纵子的改造效果 | 第39-40页 |
3.2 基因 ypaA 敲除和 ywlF 的过表达 | 第40-44页 |
3.2.1 ypaA 敲除和 ywlF 过表达片段的构建和 spizizen 转化 | 第40-43页 |
3.2.2 摇瓶发酵实验 | 第43-44页 |
3.3 基因 cydAB 的敲除 | 第44-46页 |
3.3.1 cyd 基因敲除片段的构建和 spizizen 转化 | 第44-46页 |
3.3.2 摇瓶发酵实验 | 第46页 |
3.4 xylR 的敲除和 prs 的过表达 | 第46-50页 |
3.4.1 xylR 的敲除和 prs 的过表达片段的构建和 spizizen 转化 | 第47-49页 |
3.4.2 摇瓶发酵实验 | 第49-50页 |
3.5 基因 rbsK 的敲除和基因 gmk,ndk 的过表达 | 第50-53页 |
3.5.1 rbsK 的敲除和基因 gmk,ndk 过表达片段的构建和 spizizen 转化 | 第50-52页 |
3.5.2 摇瓶发酵实验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53-54页 |
4.1 结论 | 第53页 |
4.2 展望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发表论文情况 | 第58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